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防不胜防:它又来了,密集恐惧症者慎入!

归去来兮 2022-2-23 03:37 PM 1800人围观 技术

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蠕形住肠线虫简称蛲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在家庭和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居的群体中传播,所以在平时工作中也算是一个比较多见的寄生虫,另外它独特的成虫特征、密集度非常之高的虫卵,也着实令窗口检验老师印象深刻。




案例经过


2 月 10 日晚班同事接到门诊一个特殊的标本,鉴定虫子!如图 1,可见该虫体乳白色,长度像衣服加工不完善所留下来的一节线头样。对于形态功底深厚的老师来说,通过询问标本留取方式、颜色、长度,可大致心中有数 —— 蛲虫成虫。


图 1


将虫体置于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防止镜检时显微镜镜头被污染),轻轻压片镜检,可见虫体内密密麻麻的虫卵量,如图 2、3,说是「千军万马」一点也不为过。


 图 2


图 3


转到高倍镜视野,可见典型的蛲虫卵形态,如图 4,无色透明,一侧扁平,一侧突出,形状似柿核。


图 4


对于临检组形态方面的老师来说,光会辨别虫卵可不够,还需了解和掌握蛲虫成虫特征。如图 5,将视野转移至虫体头部,可见其特征之一头翼,红色箭头所指(个人觉得像波纹)。


图 5


接着再仔细往下看,咽管末端膨大成球状,称咽管球,此为蛲虫成虫特征之二,如图 6,黑色圆圈所指。


图 6


能否再高清一些?好的,安排~~如图 7,黑色箭头所指为清晰可见的膨大的咽管球,红色箭头所指为食管末端


图 7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尾部,这是鉴别雌雄的关键。(当然啦,体内蕴含如此之多的虫卵,此虫不看尾部也可判断为雌虫。)如图 8,可见虫体尾部直而尖细,这是雌性蛲虫尾部特征,而雄虫尾部较钝,向腹侧弯曲,如图 9。


图 8


图 9
图源教科书截图


至此,该虫体特征鉴定完毕,报告检见蛲虫成虫及蛲虫卵。查看患儿信息,男,10 岁,符合蛲虫在儿童群体感染特点。




案例分析


(1)蛲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一般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集居儿童高于散居儿童。其中城市高于农村,有些老师甚是不解,其实这可以考虑和蛲虫卵间接接触感染有关,因感染期蛲虫卵抵抗力强,可污染玩具、地面、衣服等,经手接触后经口感染,而城市集居度高,托儿所、幼儿园、儿童玩具游乐场所便可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2)根据兰炜明老师报道,我省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较重,以 5 岁组儿童感染率最高,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多处于幼儿园阶段,儿童集中午餐和午休,该年龄段儿童又尚未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只要有传染源存在极易引起群体感染。


在工作中自己也发现一例蛲虫治愈后却再次感染的儿童,不排除患儿未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儿童玩具污染或公共卫生因素。


(3)由于蛲虫不在 肠道内产卵,故粪便检查难有所获,但也有老师在大便常规中发现过蛲虫卵,考虑患儿排便时携带了肛周处虫卵所致。我们知道雌性蛲虫常于夜间爬出肛门产卵,所以清晨起床前用透明胶纸法收集虫卵,阳性率较高。不过自己也遇到一例蛲虫成虫在上午时分爬出至患儿肛周产卵,考虑患儿体内虫体量多导致雌虫不分昼夜爬出产卵。


所以,实际工作中查找寄生虫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事情,此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


在临检组少不了的拿手好活自然是看细胞、辨虫卵,正是这些镜下丰富多彩的形态使得平时略显枯燥且重复的工作增添了不少的新奇,同时也提醒我们寄生虫的防治情况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 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1-163
[2] 兰炜明,刘红云,高祖禄等.2014 年江西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 (4):449-451
[3] 江良珍.2016-2019 年江西省萍乡市某县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J]. 上海医药,2021,42 (6):60-62


来源: 检验时间 | 作者:徐奕胜、邝春玲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