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钾(K) (2)血钾降低:通过胃肠道丢失钾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尿内排出的钾过多,如醛固酮增多症,服用利尿剂。另外碱中毒、低钾饮食、心功能不全、输入无钾液体,也可造成血钾降低。 血钠降低: (1)胃肠道失钠:可见于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 (2)从肾脏丢失:严重的肾孟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 (3)皮肤失钠:大量出汗时,只补充水而未补充钠。大面积烧伤,创伤。 (4)抗利尿激素过多。 血钠升高:临床上少见,多由缺少水分所致,因此伴有脱水症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意义: 血钙升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 血钙降低:临床上是很多见的,表现为手足抽搐。见于下列疾病: 血清镁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阿狄森氏病、多发性骨髓瘤和严重脱水等。 血清镁降低:见于镁的来源不足,如长期禁食、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或者由于镁丢失过多造成血镁降低,如服用利尿剂、慢性肾炎多尿期。一些内分泌疾病也可造成血镁降低,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等。 血清铁升高:见于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肝炎及铅中毒等。 血清铁降低:见于各种原因的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月经过多、妊娠、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血清无机磷升高: (1)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从肾脏排出的磷减少而导致血磷升高。 (2)慢性肾炎晚期,无尿或少尿时,磷的排泄障碍而使血磷升高。 (3)维生素D摄取过多,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清钙、磷升高。 (4)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磷也会增高。 血清磷降低: (1)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尿磷排泄量增加而使血清磷降低。 (2)肾小管变性病变,如范可尼综合症,肾小管重吸收磷功能障碍。 (3)佝偻病或软骨病时,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肾脏排磷增加。 (4)长期腹泻或吸收不良,使血磷的来源减少。 增高:见于锌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降低:见于急性组织损伤、急性传染病、慢性肝病及肾病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