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一个“CK”的自述

面气灵 2019-10-21 09:54 AM 1210人围观 杂谈



案例经过
CK的独白


我是在凌晨一点被检查出来的。我的主人是一位55岁的中年男性,4天前他受凉后出现咳嗽恶心、头晕不适等症状,在家休息后症状没有减轻,1小时前因头晕症状加重伴头痛不适来到了医院。那时,我就知道我隐藏不了多久啦。


很快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被拉去检查了,过了一会儿血常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等都以“正常值”的名义被放走了。唯独我被检验医师的火眼金睛给揪住了。


大家可以看看我和我的好哥们“生化组项目”被逮住时的样子....




我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可以躲过这一劫,可是这个万恶的检验师居然在排除了样本、试剂、质控、仪器等因素后对我进行了复检,当时我就知道我这次恐怕凶多吉少了。


案例分析
CK的自我介绍


既然做好了逃不掉的心理准备,我也就坦坦荡荡的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组织与心肌组织中和脑组织中,平滑肌、红细胞、肝脏等组织中我也有兄弟住着。各种原因造成肌细胞损伤或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均可以导致我释放入血,使血中CK含量增高[1]


不是我吹牛,要逮住我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我升高的原因实在是太多啦,随便给你们说点吧:


1.急性心肌梗死(AMI):我对诊断心肌梗死比AST、LD的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是用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一项较好指标。但是在测定时会受样品溶血情况的影响。我的好兄弟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AMI较有价值的指标。


2.心肌炎和肌肉损伤:病毒性心肌炎、肌炎、挫伤、手术、肌注、剧烈运动等会造成心肌细胞和肌肉细胞的损伤都会导致我在血清中增高。


3.脑部疾病:脑炎、颅脑损伤等造成脑组织细胞损伤也会让我增高。


4.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导致粘多糖、糖蛋白在全身肌肉组织沉淀造成肌肉组织水肿或损伤。我就会从细胞内溢出,在血清中增高。


5.低钾:血清钾减低会间接改变细胞的膜通透性,使肌肉细胞中的酶大量释放入血,造成血清CK增高。


6.药物影响:他汀类药物会引起相关性肌病,严重者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导致血清CK明显增高。


7.有机磷中毒:有机磷会严重损伤心肌细胞导致血清CK增高


8.其他:溶栓治疗后、缺氧、麻醉、高热、中暑、肺栓塞、等均可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导致血清CK升高。


哈哈,厉害吧。


案例进展
CK的末路


人们都知道我最喜欢从心肌细胞中溜出来,所以医生立即叫出TnT、BNP去看看主人心脏有没有被伤害,很可惜TnT、BNP告诉他们我并不是从那逃出来的。


他们又赶紧拜托“侦探”头颅MRI去看看我是不是从脑组织中溜出来的,很可惜“侦探”也没有找到我升高的原因。


哈哈哈,看到他们苦恼的样子,我的内心又重新燃起了逃走的希望。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没有想到是今天的检验师是个“一根筋”不逮住我不睡觉,他居然再次和临床联系导致医生再次对主人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出卖我的竟然是主人的老婆,因为她告诉医生主人爱喝酒,而且已经有10年的饮酒史了....


完了,我和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交易就这样被发现了....


酒精中毒性肌病是指由酒精中毒引起的发病机制不明的一种肌肉病变,又称酒精性肌病。患者多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与酒精毒性作用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乙醛对肌细胞有毒性作用,使肌鞘膜和线粒体受到毒性损害,线粒体功能紊乱,或阻止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激酶,阻止肌钙蛋白的结合,从而破坏细胞结构,影响细胞运输导致肌细胞损伤有关。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常表现为慢性、无痛性的肌肉病变。两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可轻可重。常累及骨盆带和股部肌肉,肩胛带肌无力少见。本病常与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同时存在。


主人没有肌肉病变的临床表现,我本以为我这次溜到血清中的计划万无一失....


很快,医生就找来了肌电图,对我进行了证据性的逮捕...并对主人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注意各脏器的保护,尤其是肾脏,避免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结  语
CK的哭泣


兄弟们,在平时被检验的过程中,当你们出现异常值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啊,因为现在的检验医师不仅会从各个方面分析原因,还会及时与临床或者患者取得联系进行必要的沟通,他们总是积极寻找结果异常的理论依据,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实验信息和有力的参考价值。现在搞检验的都不再是那个只会做检验的仪器了,而是检验的分析者!兄弟们,你们一定要加倍小心啊.....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T,Gerald D,GabrielRF,et al.Stroke with intemal carotidartery stenosis [J].Arch Neurol,2001,58:605-609.

原作者: 刘珊 成都新华医院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