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一觉醒来心肌酶谱飙升!不是心肌炎……这个孩子怎么了?

归去来兮 2023-5-12 04:39 PM 380人围观 技术

   


一觉醒来突发“腿痛”,心肌酶谱全线飙升



女孩小萌一觉睡醒,竟然一下子走不了路,直说“腿痛”,不愿意走路。小萌妈妈吓得六神无主,慌忙把孩子送到当地卫生院。


当地卫生院医生,给小萌查血清心肌酶谱,发现小萌的心肌酶谱非常高,肌酸激酶3772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48 U/L,乳酸脱氢酶356 U/L,α-羟丁酸脱氢酶254 U/L。当地医生告诉小萌妈妈要当心急性心肌炎,赶紧送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



小萌妈妈带着孩子急匆匆的来到我院,收入本院后,值班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


原来小萌5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小萌妈妈觉得是普通感冒,所以让其在家里休息,自行口服退烧药。3天前小萌顺利退烧,回学校上学。没想到,今天早上小萌突然出现双小腿疼痛,疼到站起来走路都困难。


入院后值班医生查了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急诊查肌钙蛋白也未见明显异常,且小萌无明显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无明显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所以暂不考虑急性心肌炎。后面也监测了心电图未见到明显动态改变。



心肌酶谱升高,如何做好鉴别诊断呢?



生理状态下血清CK水平可因年龄、性别、种族及运动状态不同而异,新生儿、男性、黑种人及运动后CK可轻度升高。将运动校正后不同种族正常人群CK水平的第97.5百分位为正常值上限,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诊断CK升高。


理论上,凡是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或)细胞损伤的因素均可导致CK漏出细胞外增多,引起血清CK升高。诊断CK升高后首先根据CK-MB与CK比值判断CK的组织来源:CK-MB/CK小于5%,考虑骨骼肌来源;若大于6%考虑心肌来源;当大于25%时应注意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可能性。


小萌的CK-MB/CK值远小于5%,那么可以考虑骨骼肌来源CK升高的疾病。


引起骨骼肌来源CK升高的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因素及原发性骨骼肌疾病,继发性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原发性骨骼肌疾病分为肌炎及肌病,前者见于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者见于先天遗传性疾病及代谢病。


经过一系列综合检查,同时查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医生诊断小萌患上了流行性感冒、急性良性肌炎,从而导致了下肢疼痛行走困难,经过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及良好的照护,小萌很快康复出院了。


无独有偶,今年春季遭遇流感后出现下肢酸痛或行走困难的病人还不少,本院儿科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就收治了10余位有上述类似症状的儿童!



急性良性肌炎



1957年Lundberg首先报道了70例瑞士儿童在流感病毒感染中出现剧烈肌痛的病例,其后世界各地陆续有相关报道。据报道,该病最常发生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时。它常见于流感流行期,包括2007-2008年德国乙流暴发和2009-2010年全球甲流(H1N1)暴发。急性良性肌炎(acute benign myositis)是一种伴发于急性感染的自限性疾病,主要见于儿童。


该病最常发生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另有少数患者在感染登革热病毒、EB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后出现,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疼痛和压痛,主要累及双下肢肌肉,以小腿肌肉最为多见。该病多发生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消退时,通常在发热、咳嗽和流涕这些症状消退后24-48小时出现。由于疼痛或肌无力,患儿常拒绝或难以行走。患者踝关节呈跖屈位,因疼痛拒绝踝关节背屈。


动物研究资料表明,急性良性肌炎可能与病毒直接入侵肌肉组织有关。在部分病例中,患者的肌肉活检中可检测到流感病毒抗原,表明这些病毒可以直接感染肌肉。肌肉纤维坏死导致cK水平升高。但是肌炎是由直接的病毒作用还是免疫调节机制引起的,目前仍不确定。


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可升高至正常值的20-30倍.橫纹肌溶解罕见,有报道在316例儿童期肌炎病例中,发生率为3%。症状消失后血清CK可恢复正常。肌电图呈非特异性病变,症状期肌肉活检显示肌肉坏死和肌纤维再生,伴多形核白细胞或单个核白细胞轻度浸润.临床完全恢复通常需3-10日,CK可在3周内降至正常水平。



急性良性肌炎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 有早期发热和不能行走者应与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相鉴别;


  • 急性脊髓炎表现为肌力下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CK不升高;


  • 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进行性迟缓性瘫痪,CK不升高;


  • 肌痛明显者应与流行性肌痛、炎症性疾病相鉴别。


流行性肌痛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后出现突发胸部两侧或膈肌附着处剧烈难忍的发作性胸痛,深呼吸或改变体位疼痛加剧,也可有背、腹或肩胛肌痛和压痛,痛处皮肤感觉过敏,肌痛部位可变化。


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痛、肌萎缩等症状,进展缓慢,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可伴有皮肤损害,肌电图可见肌源性损害。


另外有一些病程较短者发病突然,很快缓解,还需与心因性发作相鉴别。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症状恢复较快,病程较短,肌痛等多在发病后2~3d减轻,4~6d消失,1周内恢复正常,少数病程稍长。急性良性肌炎具有自限性,对症治疗即可。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来源: 医学界儿科频道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