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前世今生

归去来兮 2022-12-27 04:44 PM 603人围观 杂谈


新冠病毒已经在全球不同国家出现了至少十多次变异,与原始病毒相比在传播性、致病性等方面有了较大变化。奥密克戎毒株(英文名: Omicron),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变种之一,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报道,随后迅速在全球广泛传播,快速成为当前的流行优势株。


奥密克戎从何而来?

因为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本身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和适应性,病毒会根据不同的环境不断出现变异,奥密克戎正是新冠病毒变异的一种。奥密克戎毒株是由南非的传染病研究所首次检测报道,随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


由于对新发变异株的分析和认识通常是回顾性研究临床样本而得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被报道之前奥密克戎变异株或已经存在并已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目前尚没有清晰的传播途径将奥密克戎与其前身联系起来,它完全是在研究人员视野之外进化的,南非开普敦大学的计算生物学家Darren Martin说:“它不知从何而来。”科学界对奥密克戎的起源尚不明确。

新冠病毒主要变异株进化树


未来变异趋势如何?

目前奥密克戎的变种已经多达几百种,但是它仍然在继续不停变异。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已经产生了包括BA.2和BA.5变异亚型在内的一大群变异体(又称为变种汤,见图1),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免疫逃逸性和变异多样性。变种汤来自奥密克戎家族的各个分支,但变异的增加是由于少数几个位于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区域的基因突变所驱动。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变体的RBD变化越多,其随后变异增长速度就越快。例如,具有6个RBD变异(相对于BA.2)的变体BQ.1.1比其前身BQ.1(含5个RBD变异)增长速度更快,并已经在欧洲和北美迅速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变种汤的复杂性为科学家预测未来变异及人群感染高峰带来巨大的挑战。由于变种汤中存在多种变异株,可能在某些地区导致人群感染出现“双波”,首先是一种病毒变异流行,然后被另一种变异取代。在欧洲、北美和非洲,奥密克戎分支BQ.1家族正在迅速地流行;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孟加拉国和印度在内等,一种名为XBB的变异亚型引发了新一轮的感染。科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两种变异的传播情况。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的计算生物学家Cornelius Roemer表示:“最终可能会有一些变体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不像过去那样具有决定性”。


3月份上海疫情时主要流行的是BA.2亚型,但目前的奥密克戎又经过了多轮变异和传播,演变出许多新的变异亚型,当前和未来的主流变异类型尚不能完全明确。虽然奥密克戎的传染能力非常强,但大部分病毒学专家表示奥密克戎可能只会对人体造成轻微症状。如果完成新冠疫苗免疫接种的患者感染了奥密克戎,很可能只会出现干咳、喉咙痒或轻微发热的症状,并不会出现复杂的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从病毒进化的角度来说,其理想状态是和人体结合共存,而不是危害人体。


参考文献

1. Callaway E. COVID 'variant soup' is making winter surges hard to predict. Nature. 2022 Nov;611(7935):213-214. doi: 10.1038/d41586-022-03445-6. PMID: 36307585.

2. Shuai H, Chan JF, Hu B, et.al. Attenuated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B.1.1.529 Omicron. Nature. 2022 Mar;603(7902):693-699. doi: 10.1038/s41586-022-04442-5. Epub 2022 Jan 21. PMID: 35062016.

3. Meo SA, Meo AS, Al-Jassir FF, et.al. Omicron SARS-CoV-2 new variant: global prevalence and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21 Dec;25(24):8012-8018. doi: 10.26355/eurrev_202112_27652. PMID: 34982465.

4. Fan Y, Li X, Zhang L, et.al.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 Apr 28;7(1):141. doi: 10.1038/s41392-022-00997-x. PMID: 35484110; PMCID: PMC9047469.


撰稿:鲍芸

鲍    芸

博士  副主任技

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床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室 分子病理研究室  业务主管

主要从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来源: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编辑:弋水 | 校对:Miley | 责编:木霖森

来源: 全国体外诊断网 CAIVD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