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血常规的审核,你最担心的指标是什么?

归去来兮 2022-3-29 04:33 PM 827人围观 技术

作者 | 李悦  未万东

单位 | 隆昌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前  言


血常规可以说是目前临床诊疗最重要的辅检之一,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随着现代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血常规已完成从牛鲍计数板计数到仪器自动化的检测的转变,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许多的隐患,在血常规报告的审核中,你最担心的是哪个指标呢?


案例经过


忙碌的上午,在审核血常规时,一份报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报告如下:



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均正常,然而血小板仅 36×10^9/L,查阅仪器原始结果如下:



仪器报警仅仅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分布异常和血小板减少,并未有太大的提示作用,于是换用网织红通道进行复查,复查结果如下:



复查后血小板的结果为 32×10^9/L,仪器也仅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分布异常和血小板减少,似乎说明该患者为血小板低的事实,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外周血细胞计数是确定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严重性的关键性检查;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异常可导致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血小板结果的准确对临床来说至关重要,对检验人也是一种考验。


案例分析


眼见方为实,对于血液常规分析,显微镜永远是检验人最大的助力!求真的检验人对该患者的血液进行了推片人工复检,这一推便推出了新发现,推片结果如下:





这一朵朵的「太阳花」显得那么突兀与美丽,原来是发生了血小板卫星现象!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粘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周围(或偶尔粘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此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正常。血小板卫星现象可见于 EDTA 抗凝血,由于 EDTA 和免疫球蛋白相互作用、非特异性结合血小板,导致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结合[1]


由于血小板对中性粒细胞的偏爱,紧紧围绕着中性粒细胞,仪器在计数时未能计数围绕中性粒细胞的血小板,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


那么怎么获得患者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呢?方案如下:


联系临床,得知患者行动方便,在征得患者同意下,患者到我科门诊采集无抗凝管+血凝(枸橼酸钠抗凝)管+EDTA 管血液,同时推片人工复检。


三管血液同时上机结果为:无抗凝剂管血液检测结果为 129×10^9/L, EDTA 管血液检测结果:128×10^9/L,血凝管血液检测结果为119×10^9/L,纠正结果为 119×1.1=131×10^9/L,无抗凝剂管、EDTA 管、血凝管推片人工复检未见血小板卫星现象及血小板聚集现象。


故报告临床血小板最终结果为 129×10^9/L。半小时后推片 EDTA 管可见血小板部分围绕于中性粒细胞周围及少量聚集,而血凝管血小板未见异常,由此可见,本次血小板卫星现象由 EDTA 抗凝剂所致。


总  结


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是指体外抗凝血液中血小板发生聚集,导致血液分析仪无法识别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低于血小板真实值的现象。在临床易被误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引起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乙二胺四乙酸盐 (EDTA) 是自 1993 年由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CSH) 认定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被临床广泛使用。EDTA 盐能有效保持细胞形态和防止血小板聚集,是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普遍采用的一种抗凝剂,少数情况下可导致血小板 PTCP。而此种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的现象,仅仅是由于抗凝剂在体外激活血小板发生凝集反应,本身并无病理意义。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血常规成为临床检查最常规、最基本的检验项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采用阻抗法亦或是特异性染色计数,一般来说,如果血小板数量及形态正常,结果一般较可靠。然而遇到由于抗凝剂 EDTA 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或者卫星现象以及血小板减少时,常常不能得到可靠准确的结果。


因此,如果在临床工作中此种现象未被及时发现,往往会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麻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检验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当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时,首先应仔细检查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排除采血不当、抗凝管用错等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其次做血涂片进行瑞姬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等情况,或与机器计数明显不符时,应当人工血小板计数[2]


我科参照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 41 条自动 CBC 和 DC 复检规则建立了完善的血常规复检制度,以保证患者结果真实可靠,为临床医师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许文荣,林东红.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M].第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李波,史敏,宋军,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和实验室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9):1028-1031.
[3]沈文艳,顾怡,邵康,等.一例血小板卫星现象病例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4):163-164.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