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你在或不在,患者的结局不同!

归去来兮 2025-8-27 01:41 PM 38人围观 人物

 “你在或不在,患者的结局不同!”


相信经常听华西医院贵老师讲课的检验同行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贵老师每一次课,都以这句话作为他的结束语,而今天我借用贵老师的这句话,作为我这篇文章的开篇——你在或不在,患者的结局不同。而这次,还有我们检验医学新媒体的深度参与!


事情得从8月4日晚说起。当天晚上有学术直播,我主持完活动回到家差不多九点左右,微信弹出一个好友申请,并表明要求助。我通过了好友申请,还没等我说话,对方就迫不及待地发出了诉求。

患者小周(化名),通过我们微信公众号“数智检验医学”(原名“检验医学”)发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篇关于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症的报道而来,怀疑自己也是巨AST血症。

华山医院案例报道

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数智检验医学此前报道

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小周的那种无助和绝望。原来小周刚刚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业单位公招考试,并进行了入职体检,结论还未出,但是她的肝功能问题——AST一直单纯性增高,困扰她许久。


为此,小周求助过多家医院,各种检测都做了,还是没有找到原因。不出意外,这次她的体检报告还是会提示AST升高,等待她的主检结论将是“不合格”三个令人沮丧的文字。


或许多年的备考经历练就了小周坚定、不轻易言弃的信念。这次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公“上岸”,面对最后的体检关卡,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她,通过查阅资料、求助类似情况的网友寻找答案,最后通过一篇我们发布的病例报道联系到我,试图寻找最后的希望。我想我是该做点什么了!


简单询问小周历次的就诊经历并查阅了既往检验报告单,我心里有了大致的方向,并决定帮小周求证她到底是不是巨AST血症。


当晚我就联系了华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关明教授,说明具体情况,小周就是看了他们医院的巨AST血症病例主动求助于我。关明主任当即说把标本送过去,他们可以测。但考虑标本运输过程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上路途遥远,小周的体检结论马上就要出来了,我便远程请教了华山医院检验科的胡尧老师,胡老师非常的细致,把巨AST血症详细的标本前处理方法发给了我。


上下滑动查看

同时,我还联系了重医附一院检验科赖晓霏教授,赖教授得知情况后也认为此事对小周的意义重大,表示第二天会帮小周抽血确认。


8月5日一早,我便陪同小周一起前往重医附一院感染科挂号,并到检验科进行肝功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在等结果的同时,小周告诉我华西医院之前也报道过巨AST血症病例并给我看了报道,病例的点评专家是华西医院检验科生化室的干伟老师。保险起见,我建议小周去一趟华西,并立马给干伟老师打电话简单说明情况。干老师非常热心,直接说:“赶紧来,我明天一天都在科室的”。当天下午,小周在家人的陪同下赶往成都,途中重医附一院的结果出来了,证实存在巨AST干扰,也排除了自免肝的情况,小周跟我说:“绝望中仿佛看到了一缕光”。


8月6日一早,小周便见到干伟老师。干老师帮小周采血并做了聚乙二醇(PEG)沉淀处理,再次证实存在巨AST干扰,并在报告单中补充说明患者肝功正常。


8月7日,小周带着重医附一院和华西医院的检验报告到感染科复诊,感染科医生也给小周下了“患者目前单纯AST升高,考虑为巨AST血症所致转氨酶异常,目前肝功能无异常”的诊断。带着临床诊断报告,小周当天下午就去了体检中心说明自己巨AST血症的情况,但不巧的是,体检中心告知报告早上已经被单位拿走,并且主检结论就是“不合格”。


小周再次陷入绝望,对我说:“绝望中的那束光像一道闪电,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告诉她:“别放弃,还有机会”。我带着她的诊断报告找到体检中心的相关主检医生张老师,表明这个巨AST血症并不代表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并将小周的检验报告及华山医院的病例报道发给了张医生,希望能够慎重考虑。听了我的意见后,张医生随即查阅了临床医生的诊断报告,以及重医附一院和华西医院的检验报告,请示上级领导并认可了临床医生的诊断。但由于体检报告已经被单位拿走,按程序不能取回修改,张医生便主动给体检单位打电话告知了这个罕见的情况。体检单位也随后通知小周,可以申请复检。


至此,即将消失的那束光仿佛又些许明亮了起来,我告诉小周,不要放弃!


中间的复检过程我也不得而知了,但能想到小周那焦虑的心情。两周过去了,8月22日,我收到了小周发来的好消息!

经过这一路的坚持不懈,执着求证,那束光越来越亮,照亮了小周未来的前程!


故事到这里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为什么我非常迫切地想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分享出来,因为这个故事不仅是对检验医学新媒体10年来日复一日工作的一种肯定,也值得每一位检验人深思!


我想对于我们检验人而言,任何一份标本及标本产生的数字都不应是冷冰冰的,它背后关乎的不仅仅是患者的生命健康,还可能是患者一辈子的前途、命运!在做好准确检测的前提下,发现临床不易察觉的检验数字背后的临床秘密,为临床疾病的鉴别、诊疗、预后等赋予更具深度的检验价值,是我们所有检验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当前,检验医学的服务模式正经历从“以样本为中心”向“以疾病诊疗与健康管理为中心”的重要转变。如何完成这一转变?这需要我们检验人去突破传统技术边界,构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思维,逐步实现从“数据提供者”到“临床决策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就在今年,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发布了《关于开展医学检验医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也进一步明确赋予了检验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的职能定位,同时强调了检验医师培养路径探索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检验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与学科发展,检验医学新媒体(公众号:数智检验医学,原名“检验医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


自2021年起,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学组的指导下,我们创新举办了“检验与临床思维案例展示活动”,今年是第五届,得到了全国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同行的认可。并且,该活动以星星之火的趋势,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的地方学会举办了检验与临床的案例大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这项工作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同时,我们也将检验医学新媒体作为检验科普传播的窗口,并在每年举办“检验医学科普菁英大赛”,促进检验科普人才培养。通过科普文章和视频帮助公众了解检验医学的技术、方法,以及在疾病预防、诊疗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对健康的重视和对检验医学学科的认知,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今天向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不就是生动鲜活的事例吗?正是通过我们的科学传播,让小周的考公之路柳暗花明。

写在最后


我本人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虽然没有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但我一直以“医者的使命和担当”践行!对于小周来说她无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我们,遇到了通力协作的医务人员,当然更要感谢她自己不认输和求真的精神!


最后,还是回到贵老师的这句话,“你在或不在,患者的结局不同”。我也将以此句话激励我们检验医学新媒体的所有工作人员,为检验医学的学科发展,以及检验的临床思维能力建设不懈努力!


致谢


感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关明主任、胡尧老师的技术指导;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验科干伟老师对患者的无私帮助;感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赖晓霏副主任、感染科蔡佳医生、 感染科李佳俊医生、体检中心张直庭医生通力协作,没有大家的联合,照亮不了小周的光明前程!


方琪

检验医学新媒体

2025.08.26

PS:后续小周写了感谢信给重医附一院、华西医院及我们: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来源: 数智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