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一例混合三种寄生虫形态的思考

归去来兮 2023-9-13 03:54 PM 344人围观 医学


徐奕胜  黄庆龄 |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谢峰 |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前   言


因地域、人群及饮食因素,科里较多检出的寄生虫有肝吸虫卵、钩虫卵、人芽囊原虫、粪类圆线虫、蛲虫成虫及虫卵等,其形态或种类均较为单一,而年初的一例标本打破了自己的常规思维,该患者标本中可见两种寄生虫种类,却可见三种形态。


案例经过


3月17日同事镜检该患者粪便标本时发现“似白细胞,却又非白细胞”增多,如图1,可见椭圆形物增多,转至高倍视野,微调显微镜未见胞质内含细小的颗粒,故而又与白细胞相区别开来,如图2、3。


图1,低倍镜


图2


图3


自己在看过几眼后,虽心中知晓答案,却仍抵挡不住进一步求证的步伐,于是进行稀释碘液染色,高倍视野下可见椭圆形物被染成淡黄色,可见中间的虫体与边缘有空白间隙,如图4。


图4


加上盖玻片,滴上香柏油,转油镜观察,可见椭圆形物有两个核,如图5。


图5


动动显微镜微调,可见中间有一根“竖”着的棒状物,实则为轴柱(也有叫中央小体),如图6。


图6


将标本生理盐水稀释涂薄片,经染色后,其形态如图7、8所示,图7中②可见4个紫红色的核。


图7


图8


对寄生虫形态经验丰富的老师,相信很快便有答案,该椭圆形物正是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事情到这似乎可以完美收尾了,但作为形态爱好者,再复片拍照时,竟有意外收获:在盐水涂片中可见人芽囊原虫,如图9~11;在盐水涂片竟还发现了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如图12、13黑色箭头所指,犹如对半切开的梨形。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红色箭头为包囊,黑色箭头为滋养体


案例分析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简称贾第虫,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引起以腹泻与营养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贾第虫病(giardiasis),偶尔也侵犯胆道系统造成炎性病变。在特定区域,被贾第虫包囊污染的水源常引起旅游者腹泻。目前,贾第虫病已被列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十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近年来,由于贾第虫病常与艾滋病合并感染,因而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1]


<<形态与生活史>>


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其形态如图14所示。


1. 滋养体呈纵切的倒置梨形,两侧对称,前端宽钝,后端尖细,腹面扁平,背面隆起。


2. 包囊为椭圆形,囊壁较厚,囊壁与虫体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未成熟包囊有2个核,成熟包囊有4个核,多偏于一端。囊内可见鞭毛和中央小体的早期结构。


图14


查询电子病历系统可知该患者,女,70岁,左侧腰腹部疼痛半月余,呈阵发性绞痛,有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既往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外院彩超示:双肾结石伴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


结合蓝氏贾第鞭毛虫在书本均有提及旅游者腹泻描述,于是电联经管医生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情况,后得知患者并未外出旅游,且入院前几天有腹泻表现,目前腹泻已停止。在得知这一重要信息后,对于出现三种寄生虫形态的疑惑顿时烟消云散。


首先,该患者以泌尿系统结石入院,初入院时有腹泻症状,此时极有可能是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急性感染期,排出大量滋养体,待患者腹泻停止后,解稍软便时便送至检验,虽然此时体内已转为排出大量包囊,但滋养体仍有少量混杂其中。


而人芽囊原虫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它的致病性与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有关,加上自己镜检时并未发现大量的人芽囊原虫,所以综合考虑该患者是蓝氏贾第鞭毛虫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时,恰逢免疫降低伴随出现了人芽囊原虫。


另外,也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患者一开始便已感染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和人芽囊原虫,因为这两种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均有相似地方(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感染),只是在致病力或繁殖能力这一块,蓝氏贾第鞭毛虫占据了主导地位(或许可以形象比喻为竞争性寄生与吸取营养),故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多见。


通过查阅文献,有报道HIV抗原、抗体均阳性的人芽囊原虫与蓝氏贾第鞭毛虫混合感染案例,回顾本案例患者术前八项(乙肝两对半、艾丙梅)均正常,如图15,虽与报道不合,考虑不同的患者其基础情况、诊疗情况或免疫功能各有不同。


图15


总   结


目前自己发现的蓝氏贾第鞭毛虫与患者是否旅游并无太大关联,发现的贾第虫患者均否认外出旅游史,且易多发于老年患者,或许与老年人居住的卫生情况差、水处理条件有限、摄入被包囊污染的生食或未熟透的食物(包括生蔬菜、沙拉、新鲜水果)、食物烹饪完成后被污染等情况有关。


最后,自己顺便统计了科室检出所有寄生虫中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比例,非常低呀,可能与我们之前的寄生虫形态水平不够有关,误把贾第虫包囊当做白细胞“杀”掉了,这也是今后我们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培训与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沈继龙,张进顺.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9-62

[2]王慧娟,屈爱春.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检验医学,2021,36(10):1018-1019

[3]朱名超,朱娅.HIV合并人芽囊原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2,40(3):315-318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