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血培养”,你真的了解吗?

归去来兮 2023-4-10 02:55 PM 1566人围观 科普


血液感染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快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而血培养是目前诊断血液感染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想要获取准确的血培养结果,需要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检验科工作人员共同做好质量控制。那么,我们该如何为血培养的正确采集把好关呢?最新发布的《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什么是血培养?


血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检查之一,是从患者体内采血,并将其装入含有培养基的瓶中,以此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细菌或真菌)是否已经侵入患者的血液。它是诊断血流感染、菌血症的金标准。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包括:收集样本;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为什么血培养很重要?


在病危护理的时候,脓毒血症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早期诊断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对于菌血症和真菌血症检测来说,血培养是最常用而有效的诊断工具。血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它能为血流感染和可能存在脓毒血症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


对于患者,阳性血培养能确定存在感染性病原。而且对病原体能进一步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使抗菌药物治疗优化。尽可能早地开始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干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血培养的三个主要目的:

证实有感染性的病原体

鉴定病原体

指导抗菌药物治疗


什么时候进行血培养?


目前,血培养适应证无统一标准。简单标准如发热(体温>38 ℃)局部中重度感染,复杂标准则有多条。详见专家共识。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感染或发热都需要做血培养。不建议进行血培养的情况:免疫力正常社区患者的轻度发热、术后1小时内的发热、孤立的发热(只出现一次的发热)、原因明确的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药物热)、长期护理机构大多数居住者的轻度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复杂性蜂窝织炎、单纯性膀胱炎,也不建议血培养。


如怀疑患者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如何处理?

时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发热患者,特殊之处在于身上是带有“管子”的,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透析导管、动脉导管等。当此类患者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考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建议进行血培养:


当留置静脉导管患者出现发热、寒战或者有其他脓毒症表现时,此时无论是否存在局部感染征象,特别是没有发现确切感染灶时;
当留置静脉导管患者出现脓毒性栓塞时;
当留置导管患者出现皮肤定植病原体引起的持续性或反复性菌血症时。


血培养应采集几瓶,每瓶需要多少毫升?


建议以成套的方式采取血培养。每套血培养应分别由1瓶厌氧瓶和1瓶需氧瓶组成或两瓶均是需氧瓶。报阳瓶数越多,培养结果越真实。

既往有研究表明,不同血培养套数检测灵敏度不同。

1套检出率为73.2%

2套检出率为93.3%

3套检出率为96.9%。

采血量是影响血培养阳性率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求保证足够采血量。一般每瓶 8-10 ml 血液,禁止过少或过多,当每瓶血液少于5ml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微生物生长延迟,当每瓶超过10ml时,可能会因为白细胞产生了大量的本底 CO2,而造成培养假阳性 。


血培养采集选择什么部位?


采集部位:建议选择外周静脉进行穿刺采血,除非需要诊断CRBSI,否则不建议从留置的静脉或动脉导管采集血标本。切忌在静脉输液侧肢体采集血培养。如果患者输液无法停止,应在对侧肢体采集血培养标本。




血培养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如何保存?


建议血培养标本在采集后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送至实验室,室温(20-25℃)运送,运送条件须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如果运送延迟,应置于室温(20-25℃)保存,切勿冷藏或冷冻。




本文编辑:小薇


来源: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