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化疗病人为什么要长期监测白细胞

归去来兮 2022-8-1 04:41 PM 946人围观 科普


我们查血常规经常会发现,有的门诊患者白细胞很低,有的甚至达到危急值。询问患者之后才发现,这部分人大多是化疗病人。那么,化疗为什么会引起白细胞减少?临床如何处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谈这个问题。
首先,提出一个词语叫“骨髓抑制”。我们身体中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我们人体中的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人出生时,身体中只有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越来越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只有少量的红骨髓留存在身体中。而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什么是骨髓抑制?正常人体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而癌细胞,尤其是晚期肿瘤的癌细胞,分裂速度也非常快,为了抑制肿瘤的生长,我们常采取化疗措施,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分裂。遗憾的是,化疗药物并不特别有针对性,而是对身体中快速分裂的细胞都造成攻击。所以,快速分裂的干细胞受到了伤害,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了抑制。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现较晚也较轻,而红细胞基本不受影响。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髓抑制。有的患者大概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刚刚化疗结束就检测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于是就放松了警惕。但是,大家要了解的是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所以,即使刚刚化疗结束血常规正常,也要在化疗后7-10天的时候再检测一下,如果发现了骨髓抑制,要时干预。
有时候,发现了骨髓抑制后,为了能按时进行下一次化疗,临床上会为病人打升白针,口服升白药。然而,快速升高白细胞的药物,大部分并不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而是减缓体内白细胞凋亡的速度,使身体中白细胞的数量得到控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下一次化疗。所以,部分患者会发现,打了升白针,白细胞升的快,降的也快,就是因为骨髓尚未得到修复的原因。临床上一般化疗周期都是3-4周,也是为了给骨髓的恢复留有一定时间。
一般我们通过查血常规了解患者骨髓抑制的程度,通常只看四个指标,分别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表罗列了当这4个指标异常时通过CTCAE评价严重程度,通常分为1-4级,分级越高,风险越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贫血的CTCAE分级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I级的下降是安全的,甚至可以继续化疗,比如白细胞3.2或者血小板80,都可以不处理直接进行下一周期化疗。警告,比如白细胞3.2,打完升白针后升至>10然后开始化疗,实际反而会导致后续白细胞更严重下降)


首先介绍CTCAE,用来评估化疗各种指标的异常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处理。一般分成4级:


1级只是轻微异常降,不需处理,观察即可;


2级严重一些,有时需要对症处理,有时观察;


3-4级就是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我们为什么担心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实际就是害怕出现感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者真菌。严重的感染可以导致死亡,中性粒细胞下降越明显,感染风险越升高。最严重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出现极度下降,其计数低于0.5×109/L时,临床称为粒缺状态


如果粒缺后出现发热,属于化疗急症,有精确定义,指的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小于0.5×109/L,单次体温>38.3度,或者2次体温大于38度(间隔2小时以上)


粒缺合并发热是每个肿瘤内科医生都如临大敌的疾病,因为有10%左右的死亡率,难以让人接受。当然,目前预防性长效升白针的应用,可以减少粒缺合并发热的出现(指的是化疗输液结束后24-48小时内注射预防性长效G-CSF,药物可以缓慢释放动员骨髓中粒细胞释放)。


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打完升白针后不宜马上做化疗,血液中的白细胞是由造血祖细胞分化而来。使用短效或长效升白针后会刺激人体的造血祖细胞进入细胞增殖的S期,在这个时刻会对化疗药物非常敏感,一旦这时使用化疗药物,反而造成了造血祖细胞极易被杀伤,结果就出现更严重的骨髓功能损伤,表现为复查白细胞的水平更低,骨髓抑制更严重。

化疗患者除了打升白针外还应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降低感染机率。其次,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定期检测血常规,了解骨髓造血情况。



 

本文编辑:Peng


来源: 基层检验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