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当前医疗环境下三甲医院检验科路在何方?

归去来兮 2020-8-25 11:04 AM 1306人围观 杂谈

作者:温忠亭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不同层级医院之间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及信息互联互通,2017年4月,我国全面启动了医联体建设试点。


截至2019年底,所有三级医院都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其中组建医疗集团1408个,县区域共同体3346个。双向转诊有序推进,2019年一年双向转诊患者2463万次,其中上转1739万次,比2018年高出5.16%,下转724万次,比2018年高出53.3%。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国家改革决心之坚决,力度之大,势必要把医联体模式做成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


在全面公立性医院改革大势下,检验医学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如何发展,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临床科室该如何定位,不同层级医院的检验科该如何开展合作,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01
何为医联体?


2017年国务院和国家卫建委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医联体是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展开城市医疗集团、医共体、专科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四种合作模式。


城市医疗集团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以一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三甲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决定规模和体量及发展方向。紧密型医疗集团在这种看似父子实为兄弟关系的合作模式下,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检验医学恰恰又是最能见成效的学科,检验在医疗集团建设的过程中门槛相对较低,有建设快、设备比重大、不接触病患、质量可把控、数据容易量化等优势,势必成为医疗集团建设的排头兵。



在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期间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中提出要推动区域性检验医学中心的发展,这个“区域”的概念是医联体内的医疗单位把资源整合共享。分级诊疗的下沉光沉人员远远不够,还需要检查能力的下沉,医术再高的医生得不到需要的检查结果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保证了检验质量、检验结果互认和信息数据的互通。


罗湖医院集团是国内紧密型医疗集团的优秀改革案例,2015年8月,罗湖将区属5家公立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一个法人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成立罗湖医院集团。改革后,全面整合优化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成立6个资源共享中心、6个行政管理中心,降低运营成本。


其中6个资源共享中心的检验医学中心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为兄弟单位提供检验服务了。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更具有规模效应,可以开展更多的检验项目。而高度集中的检验中心更便于管理,有利于提升检查能力,优化诊断,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控制成本、提高服务能力。


国家针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使得三甲医院的检验科从医院独立出去的可能性逐渐在变大,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检验价格降低而国家对试剂耗材的控制又使得其成本无法做到匹配调整,成本控制将越来越难,一旦这种压缩到达了让检验科无法自负盈亏的地步,甚至需要医院来投入成本运转,那么从医院独立出去自寻出路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这种挤压效应往往比政策来的缓但有效。这种模式下,预想不久的将来,检验科从三级医院脱离出来完全有可能。那时的检验人将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成立区域检验中心将是医院检验科唯一的出路。




02
如何筹建区域检验


区域检验中心与第三检验这种靠医院购买服务的营利性机构不同,它应该是独立于医院之外的又跟医院紧密相连的兄弟行政单位。区域检验中心应该是一个集医院常规检验、临床沟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居民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医疗综合体。


那该如何筹建区域检验?首先要有政府的统筹规划,这个是前提,再次要有医院的行政支持与稠密的运营策略,物流和信息平台建设是基石。当然检验中心自己要加强能力的建设,这是基础。检验科要有区域总体规划,可以试点,比如先利用一院区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整合来磨合人员和探索分配,再比如一院多区的医院可以利用不同院区的同质化管理检测服务能力和质量保障,以便辐射管辖内的其它医院。




03
建成后的区域检验中心如何开展工作


在明确了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后,区域检验中心亚专业建设是关键,亚专业应包括临床基础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细胞遗传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检验大数据管理中心,医院只保留三大常规和急诊。


区域检验中心应该培养教师团队和检验医师团队,教师团队培养可以为学校输送教师人才也能为检验事业的发展做好传帮接代。诊断型人才可以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和健康指导,以便发挥医学检验个性化医疗作用。


检验医师还具备报告能力和指导临床医护的沟通能力,同时检验医师还应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查房和MTD。可以设检验医师门诊为居民解读报告。打造基本服务的同时区域检验中心应该建设高通量测序技术、微流控技术、质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染色体分析技术、自身抗体定量检验平台、IPOCT和人工智能等高尖端技术平台,这是未来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更是区域检验中心发展的推动力。




04
如何把区域检验中心做大做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速,疾病谱正在悄然变化,对快速、方便检查需求的慢性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区域检验中心可以采用更加灵活便捷的方式服务患者。


利用互联网检验方式已经又有了新突破,可以参考“云检”“淘检”新模式,体检需求和患者能自主下单,不需要医生开单的革命性、突破性新模式,采用线上预约,样本采集(上门采样),报告在线查询的,把检验的决策权放手给有需求的人,而不仅限于患者。把服务患者变为服务区域内的居民。区域检验中心还应具有承担居民的公共卫生需求的能力。加上本身服务医院的能力,多元化的服务加上技术的支持,未来区域检验中心势必成为一个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医疗综合体。



05
现实的困难


以上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只是理想化的模式,现实在建设的过程中有种种制约,一个城市圈,存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现象,三级医院基本都是在“各自为战”,大型医院之间合作较少,只开展少许有利双方的合作,想要把这些医疗资源整合并成“大圈子”基本不可能。由于利益分配的关系政府也只能采取引导的“自由恋爱”而不是“拉郎配”,像罗湖这种发展模式也只是凤毛麟角。一个区域多个检验中心整合难度更大,“中心”可能并不集中。


再看三级医院帮扶社区也有难度,对于松散型医联体来说,三甲医院与成员单位并非“一家人”。可见区域检验中心跨机构质量管理难度大,机构之间成本与收益分配困难。


还有国家的政策、政府引导的强度和投入力度大小、人员流动和管理、是否允许社会资本注入,如何监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思考,所以未来区域检验中心如何走还是个慢慢探索的过程。


也许未来三甲医院检验科发展之路并不明朗甚至崎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任何模式的运营都必须遵循着以人为本。从上述可见,不管现有模式还是未来模式,检验仪器都无法取代人的地位,它只是开展工作的工具。即使有一天检验科独立于医院之外,我们要做的也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从现在起用知识武装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每个检验人的立足之道。



END
来源: 检验医学 | 作者:温忠亭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