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信用中国陕西西安网站发布“关于西安某医院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退回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07万元,同时罚款160万元。 检验类过度诊疗 从严处罚 倒查3年 根据国家飞行检查组移交情况,该医院存在重复收费、串换项目、超医保限定支付范围结算等35项一般违规问题,共涉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金额3440831.8元。其中检验类违规5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746767.4元,占比22%。 违反诊疗规范 过度诊疗 1. 无指征使用血清胱抑素CystatinC测定。2022年-2023年,涉及8036次,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19882.8元。 2. 开展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TPOAb)。2022年-2023年,涉及7435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73531.5 元。 3. 开展尿沉渣定量。2022年-2023年,涉及10746人次,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17963.1元。 4. 开展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TPOAb)。2022年-2023年,涉及7435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19361.4元。 串换收费项目 1. 血清维生素定量测定。2022年-2023年,涉及1750人次,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6028.6元。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此次处罚倒查3年,是针对2022年-2023年两年自查自纠工作不到位的核查。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违规项目中,胱抑素C、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均为带量采购项目,也是套餐解绑中的重点项目。 · 国家医保局点名通报多家医院 检验项目过度诊疗成“重灾区” 国家医保局总结历年检查情况,形成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问题清单,引导定点医疗机构主动对照自查。但在飞行检查中,国家医保局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对自查自纠敷衍应付,对已提供清单的问题不主动自查整改,履行自我管理的主体责任严重不到位。 国家医保局对在2024年度飞行检查中发现的7家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公开曝光,其中,检验领域的过度诊疗问题成为“重灾区”,7家医院中有6家存在明显的过度诊疗问题。 图源:央视新闻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某医院对短期住院患者一次住院多次开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大量患者同时开展“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该院多种基因检测、粪寄生虫卵集卵镜检、红细胞抗体筛查、乙肝丙肝检测等均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535.5万元。 国家医保局指出,这些行为相当于1天内多次测身高,1天内采用多种方式测身高,临床价值不高,浪费医疗资源。 近半年来,国家医保局加大了对医疗机构各类典型问题的曝光力度,其背后是监管颗粒度细化及综合治理的进一步推进。其中,过度诊疗成为监管及推进整改的重点之一。有医疗机构人士表示,现阶段,相关部门对于过度诊疗的监管力度很大,医疗机构也在逐步整改。 国家医保局的文章中也披露了诸多过度诊疗细节,其中绝大多数为检验多、重复问题。 例如,江西省九江市某医院对1次住院患者无指征开展4次梅毒、3次丙肝检测。 吉林省长春市某医院部分患者,同一天通过“血气分析”检验套餐开展1次钾、钠、氯数值测定,再通过“血生化”检验套餐开展1次钾、钠、氯数值测定,该院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等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187.5万元。 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医院为2500多名60岁以上患者开展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而后者主要作为青春期发育指标、正常妊娠诊断、妊娠异常监测、男性生殖障碍等诊断依据,检测几乎没有临床意义,该院甲状腺素、癌胚抗原检测等项目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111.8万元。 甘肃省平凉市某医院向6万多名无肾脏疾病风险的患者普遍开展“β2微球蛋白测定”,而后者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该院还向近4万名无肾脏疾病风险的患者普遍开展“胱抑素测定”,对1万多名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风险的患者大量开展“血浆D-二聚体测定”。 国家出手严查 全体医务人员应谨慎避免违规 近年来,“重复检查”、“大套餐无指征检查”等问题饱受诟病,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更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家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过度诊疗”的监管。 2018年,国家卫健委等9部委联合发文开展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打击过度医疗等行为,并要求建立完善严重违法行为的 “黑名单” 制度,对于被列入 “黑名单” 的机构或个人,实现医保拒付、行业拒入、公众拒斥。 2023年,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有医保违法违规行为的相关医务人员会被记分,累计达到一定分值后,将被中止或终止医保支付资格和医保费用结算,从医保支付管理角度对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进行约束。 2023年6月,《过度医疗行为认定和医保监管规则研究》就发布了首个“过度医疗指标体系”,该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源涵盖了上海121家医保定点机构监管问题抽样数据、文字材料和国内24家医保机构基金监管座谈文字材料等;涉及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67个三级指标。 · 伴随整改的推进,未来无临床意义的检验项目将逐步减少。同时,检验领域的价格治理也在推进中。 目前,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已开展多批。其中,首批选取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型钠尿肽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等地区间设备采购成本差异大、耗材试剂成本差异大、政府指导价差异大的4个项目。第二批继续聚焦检验项目,覆盖10个肿瘤标志物类收费。 据悉,接下来,国家医保局将对全国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情况开展抽查复查,对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的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拒不整改的定点医疗机构,将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并予以公开曝光。 来源:华医网、医学界、岭北山人、国家医保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