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

笔者苏洛 2018-12-3 01:18 PM 1422人围观 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是乳腺癌中重要的预后因子和预测因子。ER、PR表达水平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ER、PR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准确检测和报告ER、PR状态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非常重要,已成为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ER、PR检测的最佳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简单、易行,也是目前ER、PR检测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但由于组织处理、染色方法、判读标准等影响,ER、PR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已获实践验证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已有的实践指南和公认的研究结果,由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组成的专家组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ER、P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本指南对乳腺癌ER、P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技术路线、结果判读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规范,以供我国病理工作者参考,旨在促使ER、PR检测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读标准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并更客观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01

适宜人群

ER、PR的检测适宜人群包括:(1)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多发性乳腺癌病例,若组织形态相似,至少应对其中一个癌灶进行检测,以最大癌灶为佳,若组织形态不同,则应分别进行检测;(3)所有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病例应尽可能再次检测;(4)建议对新诊断的原位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病例进行检测;(5)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留的病例建议再次检测;(6)临床提出需要进行检测的其他情况。

02

组织标本的前期处理

1.可检测标本的类型:

(1)手术切除标本;(2)粗针穿刺标本;(3)麦默通活检标本;(4)缺乏上述标本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使用冷冻后组织或针吸活检标本。


2.标本的固定:

穿刺或切除后的乳腺癌组织离体后都应尽快固定(1h内)。当组织较大时,应将其每隔5~10mm切开,并可在组织间嵌入纱布或滤纸等物,以保障固定液的充分渗透和固定。建议固定液量与所浸泡组织的比例应足够。固定时间以6~72h为宜。固定液应使用4%中性(磷酸盐缓冲)甲醛固定液。


3.组织切片:

切片厚度以3~5μm为宜。未染色的切片置于室温不宜超过6周,以防抗原丢失。


0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抗体的选择:用于ER、P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抗体应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ER检测中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是ERα抗体。建议使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批准的检测试剂。对自行组配的检测系统则必须经过严格的内、外部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并与权威机构批准的检测试剂进行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染色对照的设立:每批ER、PR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都应当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外对照可以选择已知明确的呈现阴性和阳性表达的细胞株、子宫内膜组织或已知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ER、PR染色表现为强度不一的着色,这是十分重要的阳性内对照。乳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不表达ER、PR,可以作为阴性内对照。


3.检测方法的选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步骤包括抗原修复方法、抗体稀释度、孵育时间等应严格按各试剂盒的标准程序进行。自动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系统更易达到标准化,有更好的可重复性,但应进行严格的对比试验和程序优化,并定期维护机器。


04

染色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1.ER、PR阳性的临界值: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ER、PR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阳性率达到1%时就与临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显著相关,结合内分泌治疗相对低毒性的特点,本指南建议将ER、P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阳性阈值定为≥1%。


2.有关原位癌的ER、PR检测:

建议对原位癌进行ER、PR检测。对于原位癌标本,报告原位癌的ER、PR状态,而对于伴有原位癌成分的浸润性癌,应报告浸润性癌的ER、PR状态,可在备注中说明原位癌的ER、PR状态。


3.对照染色的判读:

在判读时应首先检查各对照的染色情况,包括外部对照和内对照。如果不符合预期结果,此病例的ER、PR结果应报告为无法判读。应该进行问题分析并重新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直到所有对照结果正常。


4.需要重复检测的情况:

(1)ER-/PR+的病例需要对ER和PR进行重复检测,以排除ER假阴性或PR假阳性的情况;(2)Ⅰ级的浸润性导管癌、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黏液癌、实性乳头状癌等通常为ER阳性,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视为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不符合,需要核实诊断或重新检测;(3)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判读的病例应重新检测;(4)建议对结果为1%临界值附近的病例进行重新检测;(5)建议对弥漫弱阳性的病例进行重新检测。

05

报告规范

 1.检测结论:分为阳性、阴性、无法判读。(1)阳性:需评估整张切片中阳性染色的肿瘤细胞占所有肿瘤细胞的比例,当≥1%的肿瘤细胞核呈现不同程度的着色时,即为阳性。(2)阴性:指整张切片中<1%的肿瘤细胞核呈现不同程度的着色或完全无着色。阴性结果的判定必须建立在内、外对照染色良好的基础上。缺少内对照(如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情况下获得的ER、PR阴性染色结果都需要更换蜡块或组织块重新进行染色判定。并且报告中不应该是“阴性”,而应该报告为“无法判读”。(3)无法判读:通常是指检测前处理或检测步骤不符合指南规定,或染色定位于细胞质而非细胞核,或对照未出现预期结果,或阴性染色但标本中缺乏内对照组织。对该结论应该指出导致无法判读的原因,建议重新进行检测。对于没有条件另选蜡块或组织的病例(如会诊病例、穿刺组织),若外对照符合预期结果,但缺乏内对照组织,在报告结果供临床参考的同时应备注说明缺乏内对照组织。


2.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需对整张切片进行观察并分析阳性染色细胞占所有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可以大致估计,也可以通过人工计数或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虽然图像分析技术目前还缺乏公认的标准,但该技术有望提高判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在肿瘤细胞含量有限的细胞学样本中,必须计数至少100个肿瘤细胞。为提高可重复性,建议10%~100%阳性着色时以每10%为一个等级,即约10%、20%、30%……


3.阳性染色强度:包括弱、中、强。应该对整张切片中阳性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作出评估,如果同一张切片中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存在差异,可采用弱-中等,或中等-强的报告方式。


4.报告格式:建议在ER、PR的免疫组织化学报告中包括如下内容:患者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住院号);送检医师姓名;送检日期;取样部位及标本类型;标本信息(病理号、蜡块号);抗体信息(克隆号/生产商);检测方法;是否采用图像分析、对照设置、样本量是否适合评估、检测结论(阳性、阴性、无法判读),阳性应报告染色强度和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


06

内部和外部质控

开展乳腺癌ER、P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实验室需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和认证体系,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单位应按照《指南》妥善准备标本,以备质控良好的病理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内、外部质量控制的主要要求如下:(1)准备开展乳腺癌ER、PR检测的实验室有责任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测方法需要通过严格的比对验证,或通过参加有关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建议每年1~2次)来实现。(2)应建立完善的SOP,并严格遵照执行,做好每次检测情况的记录和存档工作。(3)应定期对相同组织的不同批次染色结果进行重复性分析。每次染色设置阳性、阴性对照。检测相关的仪器和设备需定期维护、校验。(4)任何操作程序和试剂变化均应重新进行严格验证。(5)从事乳腺癌ER、PR检测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病理医师应定期进行必要的培训、资格考核和能力评估。准确的ER、PR检测是乳腺癌患者得到正确治疗的基石。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多个环节均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标准化的结果判读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当ER、PR表达存在异质性时,可导致穿刺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原发病灶与复发转移病灶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ER、PR检测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多学科合作,加强临床与病理沟通有助于对ER、PR检测结果的正确诠释和对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价。

来源: 华夏病理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