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凝血检验专题 |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进行抗血栓治疗管理

归去来兮 2021-8-4 11:25 AM 2582人围观 技术


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药

对于预防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引起的脑梗塞,以及在脑血管治疗时围术期脑梗塞的预防,抗血小板药是必不可少的药剂。抗血小板药是可以防止生成 “白色血栓”的唯一药剂,在脑梗塞防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血小板药中有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在脑血管内治疗时,对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使用具有防治效果的噻吩并吡啶类药剂。因此,需要根据使用目的进行区分使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另一方面,药剂起效的个体差异较大,存在药效过剩、不充分等问题,因此需要使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判断抗血小板药的药效。并且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进步,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已成为围术期必不可少的检测。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血栓素(TX)A2是一种强烈促进血小板聚集的诱导物质,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作为其代谢酶的环氧合酶(COX)-1的活性,从而抑制其生成。荟萃分析发现阿司匹林能有效减少25%的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噻吩并吡啶化合物

第一代的噻氯匹定、第二代的氯吡格雷和第三代的普拉格雷是具有相同噻吩并吡啶结构的噻吩并吡啶化合物,都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之一的P2Y12受体的不可逆拮抗剂。氯吡格雷在急性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支架置入术中对血栓形成具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

替格瑞洛

西洛他唑是抑制酶磷酸二酯酶(PDE3)的PDE3可逆抑制剂,增加cAMP而导致蛋白激酶增加,后者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图1.各种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机制

血小板反应性检测

以氯吡格雷为代表的各种抗血小板药物无法直观观察到是否有效。并且如果药效过剩,则存在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此需要评估“药效程度”,进行各种血小板反应性检测(表2)并发现不敏感问题。

而作为传统血小板反应性检测的透射光血小板聚集检测法虽然较为繁杂,但运行成本低,还可以根据分析目的进行各种诱导剂和各种浓度的血小板聚集检测。但在过去众多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关临床试验和学术论文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诱导剂和浓度,分析方法也不统一。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结果的解读,有最大聚集率和聚集曲线下面积等判断方法混存,即使进行了检测,结果解读也并非易事。

透射光血小板聚集检测的原理

光学比浊法(LTA)是临床最为认可的实验方法,也是金标准。在通过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红细胞成分后获得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中加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质、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和瑞斯托霉素等血小板聚集诱导物质(试剂)并用搅拌器搅拌后,PRP中的血小板不断聚集,开始形成血小板凝块。
然后,最初因血小板而浑浊的PRP的浑浊度逐渐降低,PRP的透射光强度随着血小板聚集程度增加而增加(图2)。检测该光学变化并评估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就是透射光血小板聚集检测法(图3)。

结果解读和临床反馈

血小板聚集的聚集率随着诱导剂浓度上升而上升,达到一定浓度以上后,聚集率达到稳定。但众所周知,该临界值会受年龄和糖尿病等合并疾病、吸烟等生活习惯的影响,个体差异非常大。因此,仅通过一种浓度的诱导剂判断抗血小板效果,无法获得充分信息的可能性非常大。反之,如果为捕捉细微变化而分析多种浓度诱导剂的聚集功能,则花费功夫较多。于是就有了通过组合低浓度和高浓度2种浓度诱导剂获得的结果来确认血小板聚集功能活性变化的方法。

 总    结  

临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需求量很大,临床医生开具更多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单,检验医师快速、高质量发出报告是造福更多患者的必需。希森美康的CN-6000和CS系列中的CS-2000i\2100i、CS-2400\2500、CS-5100均采用全自动、高通量、光学比浊法LTA(金标准)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一举解决了上述实验室面临的两大难题。并且提供全套诱导剂: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胶原蛋白、肾上腺素和瑞斯托霉素。
检验医师只需要制备血浆、上机试剂、上机标本即可。将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流程直接带入到自动化、标准化和结果可溯的检测流程。大大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手工加样等手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最大程度地造福临床患者,希森美康永远在不断前进的路上。

文章内容由希森美康提供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 作者:MIR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