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深入质量管理细节,开拓渝西检验高地 ——走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 ...

归去来兮 2021-8-4 11:24 AM 1736人围观 机构


从2011年全国三级医院不足1400家[1],到2021年近2800家,十年间近乎一倍增长,凸显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检验医学提供了成长土壤,检验科也不断从质量和效率上完善自身建设,承担起更多深入临床的支撑作用。2011年,重庆西部新区,一家按三级甲等医院规划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拔地而起,见证了这10年间发展机遇带来的变革。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成立于2011年9月11日,在十年建设中,专科结构不断完善,技术项目日益全面,在医、教、研多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医学检验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检验科现有临床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分子诊断五大亚专科,独立开展三级医院临床技术项目400余项,现为ISO15189认可实验室、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首批检验结果互认单位、重庆高新区检验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客观来讲,检验科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不乏新兴区域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多的是源自于在长期的团队建设与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驱动力。

01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团队效能


检验科现有35人,是一支颇具“含金量”的医疗技术队伍:拥有3名博士与博士后,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5%,学科骨干在省、市级检验知识与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科研产出稳居全院第一。而团队的优秀,不仅仅依靠成员自身素质过硬,更需要有机的管理,以实现团队整体协调的进步。

对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薛建江介绍了检验科在团队管理上的独到之处:“团队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交互渗透式”管理模式:将科室分为以管理为核心的职能组和以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组,实行“一人双岗”或“一人多岗”制,即人人都有专业组岗位,人人也都有职能组任职,实现了专业与职能的交互管理,技术与管理的相互渗透。这种极具特色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了科室的管理者,让每个人都得以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内生动力,使得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团队效能。”

通过合理的引导与规范的管理,检验科将人力紧缺的短期劣势转变为团队建设的内驱动力,最终转化为学科发展的长远优势,这正是秉持科学的管理理念所带来的非凡成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科室建设文化墙

02

深入管理细节,强化检验质量


ISO15189是国际权威、全球通行的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标准,在该标准下建立并运行质量体系,是确保检验结果准具备良好准确性和溯源性的重要保证,薛建江副主任对此提出了相应观点:

“ISO15189认可是医学实验室走向规范化、国际化、标准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验室对自身检验质量严要求高标准的重要体现。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在我科运行四年多以来,科室以认可准则为标准,在体系文件制定、项目质量控制、人员培训考核、试剂耗材管理、硬件设施改造、信息系统升级以及临床沟通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检验质量水平、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检验前、中、后全部环节,涉及“人、机、料、法、环”全部要素。该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就是要求检验工作者聚焦一线工作细节,将管理要求与技术规范落实到每一个样本、每一次检测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检验中零失误,更要不断的靠近临床,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撑。对此,检验科质量负责人赵钰玫介绍:

“检验科设置了28个质量指标对检验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其中,11个检验前指标围绕标本质量设置,9个检验中指标用于控制分析系统精密度、准确度以及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5个检验后指标则重点关注报告时限、报告质量等内容,3个支持过程指标关注患者与临床满意度。”

将质量落实到每一个标本的全过程
医学检验大师丛玉隆教授曾提出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转变的理念,认为检验不应仅仅是临床诊疗的辅助,而应走进临床,成为诊疗的一部分。检验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调的“检验的前、中、后全过程质量管理”就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对此赵钰玫感触颇深,她表示:

“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改变思维,要从过去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向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目的转化。不仅要提供及时准确的检测服务,还要关注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检验前准备情况、标本采集与运送情况,以提供合理的开单项目组合、报告结果解释等专业支撑,最终的目是为了让患者获得既准确又可靠的检验医学服务。”

检验前因素是检验医学领域公认的检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60%。为此,检验科编写了《标本采集手册》,对医嘱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输、接收拒签等各个检验前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向全院医护人员印发手册“口袋书”,并定期开展培训考核,力争在源头上提升样本质量。此外,检验科还按月对检验前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对重点科室与重点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关注培训后效果,形成了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闭环管理。

03

合理系统配置,兼具质量效益


在检验医学正逐渐迈入智能化时代,检验工作开展的效率与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关联越来越紧密,而高精尖检测设备的投入意味着运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在检测系统的配置上,不仅要充分满足临床需求与质量要求,也应充分考量实验室运营负担,搭建兼具质量与效益的检测平台。对此薛建江副主任表示:

“检验科按照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我们也在不断进行实验方法学研究与成本评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更为经济的检验方法,降低科室运营成本,比如我们生化检测系统引进的是国产设备及原厂配套试剂,具有完整的溯源性,性能稳定,运行良好,完全满足ISO15189认可评审要求。”

检验科生化分析仪
而在寻求质量与成本的平衡点,不同实验室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就此,赵钰玫介绍了大学城医院检验科的理念和选择:

“品牌仪器搭配原厂配套试剂,或是品牌仪器搭配第三方试剂,都是选择方案,但相比较而言,后者的失控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增加,而失控显然是一种浪费,因此我们通常更主张使用原厂配套仪器与试剂。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产设备与试剂在成本方面也有显著优势。我们从建科开始就一直使用国产生化检测系统,在精密度、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检测质量经受住了考验。”

04

勇迎风险挑战,助力区域医疗


对于承担区域近两百万人口医疗服务任务的大学城医院,检验技术的不断提升、检测项目的持续完善是临床与患者的实际需要,也是检验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十年发展,检验科开展项目已达400余项,同时拥有重庆市检验结果互认项目26项,ISO15189认可国际互认项目73项,技术建设方面经受住了“硬指标”的考验,而能力建设方面羽翼也日渐丰满,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工作表现便是最有力的说明。检验科以有限的人员设备条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独立担当起重庆高新区全区范围内新冠核酸检测重任,至今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5万余例,表现出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在助力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研发方面,检验科也有效践行了医者担当,薛建江副主任介绍:

“2020年2月,新冠疫情最为严峻之时,检验科会同重庆、湖北各医疗单位,毅然承担起重庆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应急攻关研发临床验证工作。在面临许多未知风险的情形下,团队成员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圆满完成650余例临床样本验证工作,也算是为全球首款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成功研发,贡献了一份力量。”

而在国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医改大方向引导下,检验科在十年发展间始终坚持对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技术援助、帮建、扶贫,在辐射基层、帮扶基层以及整合区域检验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打头阵、作先锋、挑大梁的重要角色,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而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与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身份加持,则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薛建江副主任表示:

“检验科将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依托ISO15189认可医学实验室,全力建设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力争成为重庆西部地区检验医学领域人才、技术与科研高地。”

 [1] 《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3-08-28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 作者:MIR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