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医学检验现如今应该被淘汰的项目和方法2025更新视频版(文末有惊喜彩蛋) ...

归去来兮 2025-3-6 02:27 PM 122人围观 政策



理论上应该被淘汰却依然存在的项目及方法


(一)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这个项目我以为几十年前就淘汰了,然而我随手搜了一下,时至今日也有论文在发表,也就是说也没有被淘汰。每次听到免疫技术的历史时,都会讲一下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因为放射性污染对人体有害被淘汰了,我甚至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式思维。那么到底为什么没有被淘汰,可能原因如下[5]

很多人误认为后面发展起来的化学发光等其他免疫分析可以完全取代放射免疫分析,事实上,放射免疫分析,与化学发光等其他免疫分析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1)从方法学上看:在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等方面,放射免疫分析与化学发光等其他免疫方法学相比并无本质差别。

2)从产品上看: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的产品种类比化学发光等其他免疫分析方法多;产品质量各有优劣,无法做绝对比较。

3)从自动化上看:近几年来,随着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自动化放射免疫实验系统应运而生。因此,自动化已经不再是制约放射免疫分析发展的障碍了,特别是大批量的检测,放射免疫分析要优于其他方法学的全自动化。

(4)从价格上看: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放射免疫分析比化学发光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5)从安全环保的角度上看:放射免疫分析似乎不如化学发光等其他非放检测方法安全环保。事实上,放射免疫分析辐射剂量很小。根据环保检测机构得出的数据,从事核电放射性现场操作的人员,每人每年累计接受的放射性剂量不会超过几百微希弗,这个剂量与自然界中的本底水平相当,所以,从事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安全环保。

我后面还专门写过相关文章,有兴趣可以自行查看《问你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放射免疫法真的被淘汰了吗?》。我就不再展开去说了。

(二)微量元素

2013年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

微量元素项目本身没有错,错在常规的检测方法学没有特别好的特异性,且就算检测出来的结果相对准确,但是并不能反映身体状况。因此,这是一个很神奇的项目。一直存在,是因为我们有需要,但是我们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检测或者去反映身体真实状况。

至于为什么无法反映真情状况,我用2014年出版的《Lothar Thomas临床实验诊断学》中文版来补充一下:

我来标注一些重点:

具体情况可以直接查看此书,我就不过多展示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儿科学教材《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6]关于“锌缺乏”如何诊断和治疗:

实验室方法学无法确诊,因此锌缺乏最终诊断只能依赖于诊断性的试验治疗。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微量元素检测无用的理由。

(三)苦味酸法

肌酐检测的方法为苦味酸速率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而苦味酸速率法的缺点显而易见:

Jaffe 反应并非仅对 Cr 特异,还有许多化合物可生成 Jaffe 样色原,如蛋白质、高浓度葡萄糖、抗坏血酸、丙酮、乙酷乙酸、丙酮酸、肌和头抱类抗生素等。非Cr色原性干扰物质有两类。一类为快速反应假 Cr 物质,在样品与碱性苦味酸混合后迅速发生反应,且在 20 秒内完成,生成非 Cr 的有色化合物测定时设置 20 秒延迟期,可以排除此类干扰。另一类为慢速反应假 Cr 物质,一般在样品和碱性苦味酸混合后80~100 秒才开始反应。在20~80 秒的窗口期内以 Cr 与苦味酸的呈色反应占主导地位。为了提高速率法测定的特异性,速率测定时间选择在25 ~60 秒。有学者对速率法进行严格评价后发现,此窗口期速率法,仍受到 a-酮酸的正干扰和胆红素的负干扰[3]

缺陷很明显,而且有着非常优秀的肌氨酸氧化酶法的存在,它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可能你要说省钱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觉得正确的结果和金钱谁重要呢?很多时候所谓的优势劣势它并不是真的存在,而是持不同观点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了,谈不上谁对,也说不上谁错。

有人跟我抬杠为什么要淘汰,酶法的问题解决了吗?你先学学逻辑学,再出来丢人现眼。淘汰苦味酸法是苦味酸法本身的问题,和酶法有毛关系?苦味酸不好,不仅仅是其对仪器管道有影响等问题,是假肌酐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不能解决(当然,由于原料的问题苦味酸法注定是要消失)。

环通生物公众号在2018年就发布了关于“苦味酸肌酐试剂从此消失”的文章:

酶法的问题,是苦味酸也存在的,而酶法不存在苦味酸那致命性的问题,这逻辑很难理解吗?说了半天的理由,就是酶法的干扰,那你猜猜看,为什么检验科要有工作人员来检测,为什么要有工作人员来审核?

是你们都以为检验科是按开关的,所以你觉得这个问题是问题。那你告诉我什么免疫学方法没有假阴性、假阳性的问题?作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分内之事不就是要避免这些吗?看看我之前写的文章《天天说检验是按开关的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还有某些院长,请回答我文中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请原地去世》《假如检验科如同傻逼院长和贱逼临床医生所说都是机器在做,你猜你收到的结果将会是什么样?》。

一些人逻辑真是堪忧,说来说去就是说除了常见的干扰,还有很多中药都有影响了。扯淡半天,一篇文献资料都拿不出去,就你还觉得自己有理呗?于是我写了《部分中药可导致酶法肌酐检测严重负反应?——也就你会信吧!——我免费教你怎么查资料看论文,不收你钱哦》。

不服?憋着。

(四)绝大部分IgM抗体

1.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7]

2.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9年)[8]

总结:对于检测IgM作为诊断是否有意义的判断指标非常简单,那就是要看病原体的潜伏期是否足够长。流感病毒潜伏期常为1~4d(平均2d),流感病毒要求在感染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这时候IgM都没有生成,自然检测没有意义;MP呼吸道感染潜伏期2~3周,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生成抗体,也就是因为如此肺炎支原体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用IgM抗体诊断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相关疾病(不要和我说新冠,我不认同用抗体作为新冠诊断)。因此,才导致了支原体和流感用同种方法学却不同命。也就是说,大部分病原体把检测IgM抗体作为初筛诊断手段是不可取的,一般只能用来回顾性诊断。

淘汰IgM检测主要针对的是流感病毒以及潜伏期特别短的病原体,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关于这个内容写过太多的文章了,有兴趣可以自己查看《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 年版)新鲜出炉,终于没有再提IgM抗体了——用IgM抗体进行流感初筛的人问问自己的脑子是不是不正常》。

(五)血沉

只要你数一数,血沉增高的原因有多少,可以从北京排到天津,你就知道这个项目从正面说它的意义非凡,可以反映许多疾病。实际上,这并不是它的优点,而是我认为它应该被淘汰的缺点,因为特异性太差了,而且替代性非常强。至于为什么依然没有被淘汰,我不知道。

这个也有人问,为什么要淘汰呀?我就要淘汰,你管得着吗?我需要,你同意吗?自己爱装,就自己写公众号去呀?!在我这里扯什么淡。

现在我给你们答案了,请看文章《之前有人问我血沉(ESR)为什么要淘汰?现在我用《2018 BC指南: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来回答你》。

(六)血流变

血流变的问题和血沉差不多,特异性太差,而且检测影响因素众多。

这个倒是没人扯淡了,默认为挣钱的项目。能挣钱也挺好的呀!

理论上应该淘汰却还存在的项目2025年更新


(一)涂片找红斑狼疮细胞         


网络上找到一段对其的评价:红斑狼疮细胞(LEC)是1948年Hargraves等首先发现并报道的,当时被列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1971年和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提出和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都将LEC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标准;但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LEC逐渐被更先进和敏感的试验所代替故在1997年ARA再次修订SLE分类标准时,建议将其删去。然而在我国某些地区可能还有应用者,故仍作介绍(我没有确认,也没有兴趣。有兴趣的,甚至想抬杠的自己查去)。   

这段话已经非常好地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因为可以替代它的检测实在是太多了,让它原本所谓的意义变成了多余。就像洗耳球发明后,你还坚持用嘴来吸试剂或者上血沉,你这不是自讨没趣吗?自我牺牲,毫无意义。

现在我也给了回应,请看文章《“检验医学”公众号《静脉血找红斑狼疮细胞心得体会》,光看标题我就直呼“今夕是何年?”——为什么你们对一些老掉牙的项目念念不忘?》。

(二)住院三大常规检查         

我一直在猜测住院三大常规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血常规、尿常规,我暂时搞不清楚。但是我似乎能猜到住院查粪便常规的原因。如果你曾经同老一辈的检验人员交谈过,那么你一定知道曾经寄生虫的时代有多夸张,随便涂个片寄生虫成堆,而且好几种混合,就有这么夸张。现如今食源性的寄生虫,在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依然还不少,但是和那个年代比起来,那是少太多了。这个很好理解,毕竟卫生条件好太多了。  

根据那个寄生虫泛滥成堆的历史原因,我猜测这可能是住院普查粪常规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为什么现如今我觉得应该取消呢?我就这么说,公立大三甲医院,有哪个做粪常规的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扔过大便。我猜没人敢,因为几乎都会做。至于理由嘛,很简单就是标本太多做不来,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大部分例行粪常规都毫无意义,有点责任心的潜血给你插一下,否则直接给你甩了。         

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单纯去指责检验工作者,实际上也不对。虽然扔大便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但是这个错误我们要从源头上来找,那就是住院例行粪常规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当然,会有人问,那为什么不扔血常规、尿常规,这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尿液和血常规自动化更早、更完善。现如今粪便自动化机器也日趋完善,但是不是解决做不完大便就扔的问题,不是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

XX政策变化之下苦逼检验打工人出路在何方?》我也是大概分析了一下这个问题的来源,有兴趣可以查阅。

(三)李凡他试验

之前我还没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教科书以及操作规程都写得清清楚楚。后来有一个网友留言咨询,我查询了一下,居然发现这玩意没什么卵用。有兴趣看文章《回应一下之前文章中留言询问李凡他试验问题溯源问题的朋友:你咨询的问题我找到的出处是没有的,我分享一下我搜索到的相关资料

(四)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这个问题我就是故意说的,它当然不至于绝对应该淘汰。只是权衡之下,是真没有必要存在。请看我之前的文章,给临床的各位傻鸟几记重拳。《今天这个24小时尿蛋白定量非做不可了?》《谈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不是非做不可”,再来谈第二个问题:防腐剂是不是非加不可?》《关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第三个问题:  没有人关注患者送过来的尿液是否符合标准吗?》《关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第四个问题:这尿量计算到底应该谁来?患者本人?护士?医生?检验科实习生?检验科老实人?哈哈哈!我™!》。

(五)鼓槌体

这个真的是太傻比了,无力吐槽。请查阅之前的文章《为什么检验人这么喜欢开历史倒车:现在居然有人把三四十年前的垃圾技术什么狗屁鼓槌体拿出来说事》。

(六)阴道三联检或者五联检

无需多言,之前写过的文章《我想问问,十年前烂透了的阴道五联检,2024年了,到底怎么样了?》《小小的调查结束,十年后的阴道五联检还是那么垃圾,你们这些傻鸟真不觉得丢脸吗?》。

(七)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

这垃圾玩意,到底什么时候改,什么时候淘汰?

(八)UU、CT液体培养法

详情请查阅文章《2024年还在用这个方法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真有用吗?表示怀疑》。

(九)超高倍镜看支原体

之前去一个第三方检验中心,还在用这玩意,把我逗乐了。详情请查阅文章《为什么光学显微镜超高倍镜是个骗局?——理解光学显微镜两个指标放大率和分辨率你就明白了》。

(十)PT%活动度(PTA)

这玩意一些医院在用,特别是一些大医院还更喜欢用。实际上,淘汰了几十年了。本人非常有幸,待过的都是小医院,从来没用过,可算是歪打正着,刚好避开了这个垃圾。之前时不时看有人发这个项目,我以为是什么牛逼的新项目。

这篇是我今天修订更新版的重头戏,原本完全可以作为一篇新文章单独列出来写。不过我觉得没有必要。我写这些是为了我装逼的,而不是为了教你们什么。你愿意看就看,看个标题就退出,或者干脆不点,那都是你的事。你觉得自己牛逼,自己什么都知道,你尽管牛逼去好了。

好了,废话少说,说正事。问题还是从知识星球群开始。

有群聊还是好,关键是有活跃的,有真正爱学习的人。我就寻思,有些人待在一个群,还是检验一线的,你从来没有问题,从来不思考?那你天天吃饭吗?无语。

刚开始,我还顺着这位群友的思路在那里找什么按照公式计算,这啊那的。后来在公众号留言搜到了如下评论:

淘汰了?于是我转变方向,确认一下是否真的淘汰了。这些公众号文章都有这样的毛病,都没有参考文献。后来群友搜到了相关资料。我下载了原文《对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的几点意见》。

这是2004年的十多年前,搁在现在可不是。引用的参考文献1-3。

应该是1992年的H28-T,当时还是试行版指南。我没有找到这篇文献。但是我看了【1-2】,没有提及。

第三篇虽然没有找到,但是我找到了应该是正式版的资料H47-A。

反正我也没找到原话,当然,也可能是我英文不好,纯靠翻译看漏了。有兴趣,可以自行溯源查证。特别是你医院在做,你坚持要做,非要做,那你就得把这个我拆的台重新搭起来。
上面提了不仅各大医院在做的问题,临床的书籍也都是在使用这个指标。下图为《内科学》第10版:

不仅如此,我还搜到了2025年的论文,依然在使用:

最后,还是让我找到了真正的出处。是国内人卫版本科教材第一版《临床检验基础》:

纸质书是群友发的,电子版是我发的。这个问题,过程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我搜索了相当多的资料,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去确认。最终还是强在我资料多,舍得花时间,问题解决了,群友也表示非常满意。

追根溯源的本事,我相信很多人都比我强。但是我也相信,我比很多人都有耐心和毅力,说白了很多人就是一个字懒。
检验技术要发展,必然不能抱残守缺。一味地考虑所谓成本,去限制使用新技术,新技术也难以得到发展,毕竟无利可图,谁也没有动力。因此,作为21世纪的检验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向未来,多发展新技术,而不是一味地盯着过去的旧的技术。永远在怀念过去,不能代表什么,只能代表你老了。我们应该齐头并进,一起迈向检验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附上我说的彩蛋:
医学检验最该被淘汰的是什么呢?

参考文献:

[1]裘宇容赖福才卫生部首批淘汰三十五项临床检验项目、方法的规定[J]. 解放军检验医学杂志, 2002, 1(1):1.

[2]王艳黄娟我国为什么要废除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分析测试百科网.https://www.antpedia.com/news/08/n-2536408-p-1.html

[5]知乎账号“英国biorbyt”发布的文章《放射免疫分析(RIA)》https://zhuanlan.zhihu.com/p/526263100.

[6]王天有,申昆玲,沈颖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9.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7]申昆玲杨永弘徐保平,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017):035.

[8]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童用药专业组. 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9年). 中华儿科杂志,2020,58(05):366-373. DOI:10.3760/cma.j.cn112140-20200304-00176


END

来源: 医学检验废品加工车间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