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玉娜 白明明 胡令令 单位:河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平安医院实验诊断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血细胞生成有质和量的改变,突出特征是血细胞形态学发育异常,根据患者血细胞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以及原始细胞数量的不同,归入不同的MDS亚型,MDS 各型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部分患者最终可进展为白血病。 典型的MDS比较容易诊断,有个别MDS患者早期仅表现血细胞一系的减低,有的患者血细胞无特征性改变,或仅有少量病态造血,这样的患者初期不易明确诊断,只能根据临床表现对症处理,以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本院收治了一名血液病患者,患者在疾病不同的阶段,血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减低或增高,不同阶段骨髓形态学呈现不同的表现,历经不同的诊断,随着疾病的进展,MDS基因突变阳性,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从病初不增多,到进行性增进,最终确诊MDS-EB-1。 患者,男,52岁,体检时发现血细胞异常,于2019年在湖南就诊。 血常规结果:WBC 1.75×109/ L,HB 66g/L,PLT121×109/ L。 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54%,红系占19.5%,偶见巨幼样变红细胞,巨核细胞缺如。 骨髓活检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诊断 “巨幼细胞贫血” ,给予叶酸片、甲钴胺、腺苷钴胺片/口服。 2020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乏力,到湖南另一所医院就诊。 血常规结果:WBC 17.02×109/ L,HB 55g/L,PLT 620×109/ L。 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明显增生,示左移,部分细胞可见中毒颗粒;红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31只,血小板轻度增多。 骨髓活检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低下(20%),粒、红、巨三系可见,巨核细胞轻度异常。诊断“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 给予环孢素(75mg 12/h)、泼尼松(50mg 1/日)、雷贝拉唑、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口服,间断输血支持治疗。 2020年5月到天津就诊。 血常规结果示:WBC 11.74×109/ L,HB 46g/L,PLT 930×109/ L。 髂骨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粒系比例增高,以成熟粒细胞为主,红系缺如,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成堆分布。 胸骨骨穿: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比例增高,部分粒细胞颗粒增多、增粗;红系明显减少,全片共数巨核细胞460只,可见单圆核、双圆核及多圆核巨核细胞,血小板成堆多见。 骨髓活检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低下(10%),造血细胞少见,网状纤维染色(MF-2级)。 染色体:46XY,+8[5]/46,XY[15]。 白血病融合基因-WT1:基因定量结果7.14%,基因突变筛查:RUNX1、KMT2D、SRSF2、NOTCH1突变,诊断MDS-RA。 给予环孢素、达那唑、阿司匹林、促红素、谷胱甘肽片、再造生血胶囊、云芝菌等药物治疗,并抗感染及输血治疗。 患者多次在当地就医,血红蛋白波动在46-60g/L之间,血小板明显增多,最高达1611×109/ L,临床给予药物沙利度胺片、卢比格雷、十一酸睾酮治疗,治疗后WBC可恢复到正常范围,PLT降至700×109/ L左右。 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于2020年9月首次入住河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入院后血常规检查:WBC 5.87×109/ L,HB 36g/L,PLT 754×109/ L(图1); 骨髓象检查:粒系增生,红系受抑,巨核细胞少见伴血小板增多(图2)。 图1 2020年9月血常规结果 图2 2020年9月骨髓象结果 患者先后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多次入院治疗,WCB正常或增高(5.47-11.85×109/ L),HB多为重度贫血(36-40 g/L),PLT持续增高 (754-830×109/ L)。 骨髓象多次骨穿均显示红系受抑,血小板增多。2020年、2021年骨髓中原始细胞在正常范围,2022年NGS检测项目中检出突变基因ASXL1,SETBP1(图3),MPN基因阴性。2022年8月份骨髓象原始细胞4.5%,外周血原始细胞3%,进一步诊断MDS-EB-1。2023年12月份原始细胞较2022年8月份递增,骨髓象原始细胞7%,外周血原始细胞7%,原始细胞未见Auer小体(图4),仍诊断MDS-EB-1。
图3 2022年NGS检测项目中检出突变基因 图4 2023年12月骨髓象结果 患者病初(2019年),诊断巨幼细胞贫血,给予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而病情在进展,患者出现发热,血常规结果显示重度贫血,WBC、PLT轻度增高,于2020年4月再次就诊(第二所医院),骨髓象显示粒系明显增生,红系增生减低,<5%,诊断“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给予药物治疗及间断输血对症处理。 2020年5月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血常规结果示:重度贫血,WCB轻度增高, PLT 较前增多。髂骨骨髓象结果:增生重度减低,红巨两系受抑。胸骨骨穿: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比例增高,红系明显减少,巨核细胞有病态造血,血小板成堆多见。基因突变筛查:RUNX1、KMT2D、SRSF2、NOTCH1突变,诊断MDS-RA。 综合前三次的就诊情况分析,患者病初应该是早期不典型MDS,第一次骨髓象显示偶见巨幼红细胞,巨幼细胞贫血多显示粒、红、巨三系均可看到巨幼样改变,粒系可见巨中粒细胞、巨晚粒细胞、巨杆状粒细胞、巨分叶粒细胞及多分叶粒细胞,一般情况下幼红细胞增生,以中晚期的巨幼幼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的体积增大,按巨幼细胞贫血治疗,补充叶酸、B12后效果明显,被称为治疗性诊断,如果是MDS,补充叶酸、B1后治疗无效。 第二次诊断PRCA,患者多重度贫血,WBC、PLT正常,个别MDS患者以纯红再障的形式出现,MDS的主要特征血细胞发育异常,幼红细胞过多(>60%)或过少(<5%),均属于红系血细胞发育异常,大部分MDS患者红系多表现增生,病态造血明显,幼红细胞巨幼样改变,双核、多核、畸形核幼红细胞>10%以上,红系受抑属于MDS少见现象。 第三次诊断根据MDS相关RUNX1、SRSF2基因突变,诊断MDS-RA。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病情在不断进展,2022年检出MDS突变基因ASXL1,SETBP1,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4年来患者红系持续受抑,PLT持续增高,最高可达1611×109/ L,经过治疗后,WCB可恢复正常,PLT可降至700×109/ L左右,呈现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表现,但MPN基因检测阴性,患者从MDS-RA进展为MDS-EB-1。 该患者病初偶见幼红细胞有巨样改变,按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无效,MDS与巨幼细胞贫血都可见血细胞的巨变,但两种疾病发病机理不同,巨幼细胞贫血有的患者缺乏叶酸,有的缺乏B12,或叶酸、B12同时缺乏造成细胞核发育迟缓,而胞质可正常发育,造成血细胞体积增大,呈巨幼样改变,巨幼细胞贫血应用叶酸、B12治疗后,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红系幼红细胞在24小时细胞形态就有所改变,细胞体积逐渐恢复正常,粒系时间稍长,大概需要15天左右细胞形态可恢复正常。 而MDS应用叶酸、B12则无效,对于MDS患者同时伴有叶酸、B12缺乏者短时间内有效,临床往往应利用叶酸、B12的疗效鉴别是MDS还是巨幼细胞贫血。 本文患者2020年4月份后,红系一直处于受抑状态,应该是MDS患者的一种少见表现,最终诊断是根据MDS基因突变阳性,骨髓象、外周血原始细胞逐渐增多而明确诊断。 本例患者另一个特殊表现,就是血小板的持续增高,根据2022年MDS/MPN诊断标准,SETBP1基因突变常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可患者SETBP1突变和血小板增多。 由于红系的缺如,并不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可患者血小板持续增多,既有MDS的特征,又有MDS/MPN特征,但MPN基因阴性,这样的患者是归入MDS,还是归入MDS/MPN,有待进一步商榷。 【参考文献】 [1] 周炯涛,何广胜. SF3B1 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亚型发病机制及诊断[J].2021, 41(1):27-29. [2]秦晓燕,贺岩,刘玉兰,等.SF3B1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亚型发病机制及诊断预后[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3):518-521. [3] Malcovati L, Stevenson K, Papaemmanuil E, et al. SF3B1-mutant MDS as a distinct disease subtype: a proposal from theInternationa Working Group for the Prognosis of MDS[J]. Blood, 2020,136(2):157-170. [4]黄楠芳,宋扬,郭娟,等.伴RUNX1 突变的MDS 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21,53(3):67-71. [5] Kaisrlikova M,Vesela J,Kundrat D,et al. RUNX1mutations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ion of MDS due to disruption of antitumor cellulardefense: a study on patients with lower - risk MDS [J]. Leukemia, 2022,36( 7):1898-1906 . [6] Hayashi Y,Harada Y,Harada H. Myeloid neoplasms and clonalhematopoiesis from the RUNX1 perspective [J]. Leukemia,2022, 36( 5):1203-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