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2024年全球肠癌筛查国家项目最新计划

归去来兮 2024-7-5 04:41 PM 427人围观 医学






































































































































导读: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 是全球第三常见的癌症,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之一。美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无创结直肠癌筛查,随着新筛查技术的陆续引入以及筛查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而近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家肠癌筛查项目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澳大利亚国家肠癌筛查计划


根据澳大利亚2024国家肠癌筛查计划[1]发布的最新信息,从2024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将国家肠癌筛查项目的起始年龄从50岁降低至45岁,以此应对肠癌在50岁以下澳大利亚人群中的发病率上升。

澳大利亚全国肠癌筛查项目 (National Bowe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NBCSP) 于2006年开始实施,初期阶段对55~65岁平均风险人群免费提供两年一次的定量FIT检测,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定量FIT检测的国家肠癌筛查项目。随着项目的开展,筛查年龄范围逐步扩展到50至74岁,从而更多人群能够从筛查项目中受益。


从最新发布的第九次项目监测报告数据来看,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NBCSP共邀请了6,010,189名符合条件的居民,最终有2,406,854人 (40%) 参加该项目,其中女性参与率 (42%) 高于男性 (38%),而且参与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从50-54岁的31%上升至70-74岁的50%)。


FIT检测阳性率为6.7%,85.9%的阳性受检者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其中确诊癌症84例 (0.6%),可疑癌症497例 (3.5%),进展期腺瘤1,092例 (7.6%),非进展期腺瘤982例 (6.8%),等待病理5,696例 (39.6%),未见异常或其他疾病6,039例 (42.0%)[2]

一项纳入了澳大利亚375,008例结直肠癌病例的研究表明,从1982年至2014年,澳大利亚50岁以下人群中肠癌 (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的发病率增加了9%[3]。结合NBCSP项目结果,澳大利亚在2023年11月更新了《结直肠癌预防、早期发现和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将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从原来的50岁降至45岁,并对有家族史的风险分类进行了详细说明:
①低风险 (一级亲属中有一人患肠癌且诊断年龄在55岁及以上):建议从45岁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iFOBT。
②中等风险 (一级亲属中有两人患肠癌或一个一级亲属在55岁前诊断):建议从40岁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iFOBT,并在50岁时进行首次结肠镜检查。
③高风险 (一级亲属中有三人或更多人患肠癌,或一个一级亲属在55岁前诊断且家族中有其他肠癌病例):建议进行更频繁的结肠镜检查,具体时间和频率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决定。
自NBCSP实施以来,澳大利亚肠癌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从2006年的44.1/10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29.8/10万人,预计到2024年将进一步下降至23/10万人[2]
而将筛查起始年龄降至45岁的举措,也将给澳大利亚带来广泛的公共卫生效益,有助于改善整体癌症管理和预防策略。

新西兰国家肠癌筛查计划


与澳大利亚国家肠癌筛查计划相似,新西兰于2011年启动了国家肠癌筛查计划 (NBSP) 初步试点项目 (2011-2017),对60-74岁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的FIT检测。试点项目共计邀请121,798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实际参与筛查的人数达到近69,000人。基于此项目结果,于2017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NBSP[4]。另外,由于毛利族和太平洋岛屿居民的肠癌风险更高,新西兰政府在2022年宣布将这部分群体的肠癌筛查起始年龄从60岁降低到50岁,并拨款3600万新西兰元以支持这一政策的实施。


NBSP

参与率

完成结肠镜时间

<11周占比

肠镜/CT结肠成像

结果阳性比例

2012-2013

 (第一轮)

57.4%

88.0%

87.0%

2014-2015 

(第二轮)

58.1%

95.3%

95.3%

2016-2017

 (第三轮)

56.8%

97.4%

84.0%


2023年5月,新西兰卫生部发布了《新西兰肠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建议针对年龄60至74岁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新西兰人,每两年进行一次FIT检测,而年龄50至74岁的毛利族和太平洋岛屿居民,每两年进行一次FIT检测。同年8月,Oliver Waddell博士等人在《新西兰医学杂志》发文建议,将普通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从目前的60岁降低到45岁,同时建议毛利族和太平洋岛裔居民从40岁开始筛查。2024年6月,新西兰引入了最新的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用于检测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其检测价格低于200新西兰元,以性价比超高的检测服务于不在政府免费筛查服务范围内的人群。


全球结直肠癌筛查指南的变化趋势


为了规范CRC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提高癌症筛查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全球许多国家、地区和机构相继制定了CRC筛查指南及共识。国内外一般风险人群CRC筛查指南共识建议在50岁及以上一般风险人群的CRC筛查推荐中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建议在50~75岁的一般风险人群中进行筛查;建议76~85岁的老年人根据个人意愿、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史制定个体化筛查策略;超过 85 岁的人群不建议进行筛查。


各指南对筛查起始年龄的推荐均有前移的趋势,2021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USPSTF) 更新了其2016年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将筛查年龄从50岁降低至45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2022年更新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中,同样推荐将一般风险人群的初次筛查年龄从50岁降至45岁。


在筛查方式和频率的选择上,指南普遍推荐一般风险人群:每10年 (欧美) 或每5~10年 (中国) 做一次结肠镜,或者每3年或每1~3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或者每年做一次FIT检查。

不同指南对结直肠癌筛查起止年龄的推荐


中国肠癌防控先行先试成果显著


结直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癌症,通常是由腺瘤经过5-10年的时间缓慢发展而来,这种缓慢性生长为筛查CRC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早期诊断能够为肠癌的防治提供有利的时间窗口,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十年中不断上升,并且在年轻人群 (50岁以下) 中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5],因此,实施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对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减少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深入开展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30年)》,提出要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针对地区高发、早期治疗成本效益好、筛查手段简便易行的癌症,要逐步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


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湖北省武汉市实施了一项基于社区45-60岁一般风险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研究。居民签署知情同意后,在线填写结直肠癌风险评估问卷并自行居家采集粪便样本返回社区卫生中心,用荧光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相关基因 (SDC2,ADHFE1PPP2R5C) 的异常甲基化状态,从而评估受检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风险人群将被推荐做结肠镜检查。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在《Frontiers in Oncology》发表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98,683名一般风险人群 (中位年龄52岁) 参与粪便DNA甲基化检测,4,449人检测结果为阳性 (初筛阳性率4.5%),3,200人进行肠镜诊断 (肠镜依从性71.9%),2,347人肠镜检查发现有异常 (肠镜异常率73.3%),证实了粪便DNA甲基化检测能够有效地富集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从而充分高效地利用宝贵的医疗资源,助力提升结直肠癌筛查的效率和效果[6]


今年3月25日,作为哈尔滨市十大民生项目之一的哈尔滨市消化系统肿瘤和“四高” (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 免费检测项目正式启动,依托31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0多所定点医院建立健全检测项目网络,在哈尔滨全市范围内为45至64周岁的常住居民提供免费的结直肠癌、胃癌以及“四高”的早诊早治医疗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规范、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中国多地政府健康民生项目将老百姓的结直肠癌筛查年龄提前至45岁,并采用了指南推荐的新一代粪便DNA甲基化检测,不仅具有深远的公共卫生意义,更在全球的国家级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示范中走在了世界前列,且取得了实际性的项目成果,彰显了我国在癌症防治及全民健康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前瞻性战略布局。以武汉筛查成效为借鉴,哈尔滨项目不仅覆盖了更广泛年龄段的人群,同时加入了胃癌、“四高”免费检测,筛查范围更为全面,检测技术更先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武汉市和哈尔滨市的人口数量均远超新西兰全国人口,接近澳大利亚人口的一半[7-8] 。在这样的人口基数上实施大人群的筛查,不仅考验了项目的组织和执行能力,更凸显了中国在大规模公共卫生项目中的高效性和全面性。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中国的成功实践和探索,无疑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来源: 华大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