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世界帕金森病日 | 早期识别预防,让你不再害“帕”

归去来兮 2024-4-11 04:50 PM 172人围观 科普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 美好生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2%,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由于病程长、致残率高,该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全球至少有10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而我国是世界上该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人数超过300万。PD通常起病比较隐匿,前驱症状一般无特异性,其精确诊断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主要对帕金森病诊断技术进行盘点。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就要引起重视



Part.01

识别帕金森病运动症状


01抖:患者总是颤抖,手、腿不自觉地抖动,但头部抖动很少见。抖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行走或安静的时候出现抖动,拿东西或活动的时候反而减轻。

02慢:动作反应变慢,走路摆臂减少,穿衣系扣子不灵活,面部表情变僵硬,说话时的语速变慢。

03僵:肌肉很僵硬不自然,类似头部前倾、躯干俯屈等。

04倒:患者的姿势和平衡能力下降,走路的步伐变小了,感觉是拖着腿走路,坐卧起立等姿势变化时也更加困难了,这个现象往往是疾病中晚期出现,早期甚少发生。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该症状主要出现在安静状态下,而在相应肢体活动后静止性震颤消失,因而对日常生活运动影响较小。但静止性震颤影响个人形象,尤其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对患者自身造成心理负担,引起患者心理障碍,产生心理恐惧,因而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静止性震颤可以通过合理规范的药物治疗缓解,也可以通过手或下肢的运动,如手拿握力器、核桃及串珠等活动,有效避免静止性震颤的出现。


Part.02

了解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为长期便秘。帕金森病患者如果不吃特殊食物或药物,通常存在排便困难。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便秘发生率是非帕金森病患者的3倍。


约70%的帕金森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常感到紧张不安、坐立不宁等;约50%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常表现为兴趣减低、食欲减退、易疲劳、易哭泣、忧虑、失眠、自觉无用无能、自我评价降低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存在于帕金森病的任何阶段,在疾病初期和晚期表现更为明显,它不仅可以加速疾病进展,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重患者的运动症状。因而,科学的心理调节治疗要贯穿帕金森病患者诊治的全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庭共同努力。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另一常见非运动症状是睡眠节律紊乱,表现为夜间睡眠质量低下、白天过度嗜睡和日间精神萎靡。帕金森病患者需要改善睡眠节律,早睡早起,必要时辅助以药物,对于保证日间精力充沛,延缓帕金森病进展非常重要。


帕金森病诊断技术



Part.01

帕金森病的基因筛查及遗传咨询


基因组学让我们对帕金森病的遗传病因学的认识迅速深入,遗传因素越来越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研究表明,帕金森的遗传结构十分复杂,至少有20种基因的突变是引起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原因。根据有无家族史、发病年龄及临床表型等进行个体化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发生之前预知风险,提前预防和干预,同时可以协助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因及指导用药。


一篇发表在《npj Parkinson's Disease》的文章明确了53个与中国PD相关的风险基因位点,其中12个为全基因组显著相关的风险基因位点(HEATR6-rs61204179、NUCKS1/RAB29-rs11557080、SNCA-rs356182、FYN-rs997368、VPS13C-rs2251086、LRRK2/A419V、LRRK2/R1628P、LRRK2/G2385R、MCCC1-rs10513789、BST1-rs4698412、GCH1-rs11158026、GBA/L444P),绘制了中国PD人群易感基因变异谱。

另外《早发型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到,依据中国人群中EOPD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依次进行Parkin、GBA、LRRK2、PLA2G6、PINK1、SNCA、VPS13C、ATP13A2、VPS35、DJ-1等基因的检测。 


Part.02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近年来,以生物标志物检测来进行早期诊断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α-Syn、Aβ42、t-α-Syn、t-tau与 p-tau等是帕金森病病理性诊断的技术发展方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团队探索出一套基于微量皮肤或脑脊液的快速、灵敏的α-突触核蛋白超微检测技术,有望将帕金森病早诊向前推进一步。浙大一院团队首创了从外周体液中捕获脑源性外泌体/细胞外囊泡(EVs)的微创检测技术,该研究使用创新性纳米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及独创的EVs内标记技术定量测定血浆中神经来源的EVs,创新性地发现了新型外周血神经来源EVs相关标志物NMDAR2A。这项技术是该团队2021年研发成果(定量测定脑脊液中含有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EVs)基础上的再次创新。该团队研究成果只需抽取受试者少量血液或脑脊液,通过检查样本中几项标志物的变化,即可辅助诊断AD。针对帕金森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型、纵向队列研究,对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和精准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Part.03

AI诊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 人工智能算法和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使得对疾病的长期客观量化监测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于运动追踪和监控方面,以对患者的运动进行监测和记录,生成相应的数据报告,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帕金森病。在运动症状的评估上,它有效地避免了量表评估的主观性,更准确、更加客观和系统地判断疾病的进程。2022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仅通过读取一个人的夜间呼吸特征便可以检测出帕金森病。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团队建立了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运动与认知障碍量化测评平台,包括步态测试场地、可穿戴IMU、压力鞋垫和配套软件,成果已在部分医疗机构试用,用户反馈良好。



资料来源:健康中国、虹口疾控、安集协康等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