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检验科最全排查:哪些项目受标本溶血的影响较大?

归去来兮 2021-10-28 04:18 PM 1666人围观 技术


作者:肖辉辉

单位: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在日常工作中,拒收标本率最高的因素就属标本溶血了。标本溶血后可使红细胞成分释放,一些检测项目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同,溶血后就会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还有一些检测项目溶血后会使细胞液稀释血清,进而也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那么哪些项目受标本溶血的影响较大,必须重新采集血标本呢?

01
AST、ALT、LDH、UA、CK

许多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含量是差异很大的,例如细胞内AST、ALT、ALP、LDH的浓度是细胞外液的22-160倍。如果标本溶血,细胞内的这些物质就会释放到细胞外,使血清中的含量显著增高,进而使这些生化检测指标的结果升高。

  • ① .谷草转氨酶(AST)  

溶血可使其增高,原因可能是:① 人红细胞中AST活性约为血清中的40倍,溶血后AST由红细胞内释放到血清中,血清里的AST活性明显增高;② 血清颜色加深,Hb可使反应的吸光度增加,测试浓度偏高。


  • ② .谷丙转氨酶(ALT)

红细胞中ALT活性约是血清中7-15倍。严重溶血(Hb约6.5g/L)时,可使血清ALT增加约27%。因此溶血后ALT含量测定的升高主要来自红细胞内ALT的大量释放。与AST的比值可以看出ALT受影响轻一些。

  • ③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是反应溶血最直接的指标,乳酸脱氢酶跟血液里面一氧化氮的消耗、血管内溶血所引发的一系列的体内症状复合情况有关联。

  • ④ .尿酸(UA)

有报道表明当Hb<1.12g/L时,溶血对尿酸没有影响,严重溶血时可能会有影响。另外WBC内含有嘌呤物质,可分解代谢产生尿酸。白细胞在体外可以存活3天,所以全血保存不易做尿酸测定。

  • ⑤ .肌酸激酶(CK)

轻度溶血(+)即可显著升高。红细胞中含有腺苷酸激酶(AK)释放入血清,AK是使ADP与ATP之间相互转化的酶,测定CK时,磷酸肌酸与ADP在CK作用下转化为肌酸与ATP,AK致使ATP浓度升高的速率更快,使CK假性升高。


02
葡萄糖GLU

细胞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当标本溶血时,红细胞破裂,细胞内液释放入血清,红细胞本身不含葡萄糖,但血清被稀释后,也可造成葡萄糖检测结果降低。


03
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检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标本放置时间,离心的转速、时间,标本溶血等。

溶血标本的凝血四项与未溶血标本比较,PT、FIB明显降低,APTT、TT显著降低。

04
HIV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的病毒。人感染HIV后无论有无症状出现,血液里均含有HIV抗体。

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IV抗体时,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溶血标本存在游离血红蛋白,非特异性吸附至反应孔中。标本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中包含的亚铁血红素、反应体系、作用效果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存在一定差异,将化学发光底物液置入,发生显色反应,结果表现为假阳性。


05
血小板PLT,红细胞RBC

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红细胞,是根据血细胞具有相对非导电性质,以检测电解质溶液中的悬浮颗粒即红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定的。

标本溶血后,红细胞破裂,红细胞计数较未溶血标本明显降低,进而造成结果不准确。

红细胞和血小板采用共同的分析系统,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差异明显,仪器设定了特定的阈值,将高于阈值的定位为红细胞,反之为血小板。溶血标本中红细胞破碎后的碎片便低于这个阈值而被系统错认为血小板,进而使血小板的计数偏高,造成结果的不准确。 


06
cTn、Mb、CKMB

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中,溶血后cTn、Mb、CKMB均较溶血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中,标本溶血可影响光的稳定性,溶血后大量的蛋白质和颗粒形物质及脂血的脂肪颗粒均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干扰。

07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人体急性期蛋白,是血液中以低水平存在的正常组分。当人体有细菌感染活动性病变、组织大面积损伤时很快升高 ,康复后可恢复日常水平。

在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CRP时,中、重度溶血标本会对结果有显著影响,使检验结果偏低。在检测中,溶血标本会稀释和干扰被检物质,无论是全血还是血浆或血清检测CRP时,均应避开标本溶血。中、重度溶血的标本必须重新采集血液标本再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日常检测中最常见的不良因素便是标本溶血了,在患者取血的过程中及标本转运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因素造成标本溶血,这时就需要我们来判断哪些检验项目受溶血的影响较小,而哪些检验项目受溶血的影响较大,较大的项目必须通知临床重新采血以保证检验质量,真实反应患者的病情,协助临床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周梅芳.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2):108-109.

[2].陈国,梁荣伟.对比试验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10(33):2369-2370.

[3].彭潜,探讨溶血标本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影响.Healthmust-Readmagazine,2021,5:241.

[4].李旭.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分析.医学检验与临床,2019,30(1):34-36.

[5].张立彬.溶血标本对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111-1112.

[6].李进、祁从辉、郭美玲.标本溶血对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CRP的影响.当代临床医刊,2021,6(34):73-74.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