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这个常被推荐的女性检验项目,非必要无需做

小博士 2025-9-28 09:07 AM 261人围观 医学

 一提到怀孕,「叶酸」就成了很重要的话题,绝大多数准爸妈都很重视。目前,我国有不少检验科和实验室都开展了“叶酸检测项目”,之前也有很多准妈妈向笔者咨询:有个关于叶酸的很贵的自费检测项目,据说可以判断是否应该补充叶酸,以及指导怎么补叶酸,这个检测到底需不需要做呢?
  

关于叶酸

    

叶酸又称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酸作为孕期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保持科学的摄入非常重要。若叶酸缺乏会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等严重后果,但长期摄入远超推荐剂量的叶酸,可能带来一些风险,因此遵循推荐剂量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补充叶酸?

  
环境(母体摄入甲氨蝶呤等药物、感染、营养不良、吸烟等因素)和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都可能导致胚胎神经管在28天(末次月经后第42天)左右不能完全闭合,从而引起无脑畸形、脑膨出、脊柱裂等神经管畸形(NTDs)。

NTDs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出生缺陷,常引起死胎和死产,存活的极少数也多终生残疾。

叶酸属于水溶性B族维生素,可明确降低NTDs的发病率,同时可降低胎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肛门闭锁的风险。

 


谁需要补充叶酸?

 
理论上,所有女性都不能排除胎儿NTDs的风险,因此有备孕计划的女性均在此范围内。

近年来,非计划内妊娠的概率也在不断攀升,在美国这个数据高达50%,为避免错过胎儿神经管发育的关键时期,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建议所有育龄期女性(15~45岁)常规每日补充0.4~0.8mg叶酸。

有研究显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C→T突变可能与男性不育中弱精子症、原因不明不育有关,因此基因型为C677T的男性也可在妻子备孕前3月开始补充叶酸0.4mg/d。
 

叶酸补多了,会不会有害?    

  

当然,也有人担心过犹不及,过量的叶酸会带来伤害。


虽有研究指出,大剂量叶酸可能会掩盖维生素B12(VB12)的缺乏,导致神经进行性损伤,但VB12缺乏多见于老人和严格素食主义者,对于高危育龄期妇女短期补充叶酸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为了安全起见,对每日补充叶酸超过1mg者建议使用复合维生素制剂。 


数据显示,高危妇女补充高剂量叶酸(5mg/d)至孕3月,未见不良反应。另有研究指出,补充叶酸还可能降低后代过敏性疾病及自闭症的风险,但Meta分析未证实这一结论。


叶酸检测究竟需不需要做?


叶酸补充剂量的多少,需要考察的就只是病史。不同情况的孕妈妈需要补充的叶酸剂量不同,比如曾经有过神经管畸形妊娠经历的女性,或者在吃抗癫痫药物的女性,就要比普通女性多补充一些。


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病史,其实按照常规量常规补充就可以了。而且各种相关文献和数据库都断定这一项检查并没有临床意义。


国际权威的专业二级数据库 UpToDate 建议:各种叶酸相关的测定方法和补充叶酸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不推荐常规测定叶酸浓度。


不过,所有的情况都需要因人而异,如果孕妈妈没有以下情况,同时每天已经在吃含有0.4mg的单纯叶酸片,或者复合型的孕期维生素补充剂,可不必进行检测。存在以下情况的孕妈妈,可以咨询临床医生,看是否需要做一下叶酸基因检测。比如:


  • 高龄、低龄及多胎妊娠
  • 曾发生不明原因流产、早产、畸形儿及死胎;
  • 既往有神经管畸形妊娠史;
  • 夫妻双方中有一方有自身遗传缺陷;
  • 妊娠期高血压或有相应征兆。
    

叶酸检测目前存在的局限性

 
换一个角度讲,其实这个检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 首先,是因为检测的结果和报告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实验室的报告方式不统一,血清叶酸的结果报告参考区间,红细胞叶酸则报告判定临界值。有些实验室甚至将两者混合报告;有的实验室还设置了年龄段对应参考区间,还有以正常、临界或过量为标准的定性结果报告。

  • 然后,是检测方法不同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大。

20世纪70年代 ,临床实验室开始使用蛋白结合法检测叶酸,在此之前则使用微生物分析法进行检测。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非同位素标记的蛋白结合法检测叶酸。但是,这类方法的检测结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叶酸检测的方法和检测系统目前也未实现标准化,哪怕是同样的一份标本,使用不同生产厂商的检测系统可能得到不一致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可能差距还比较大。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