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承诺:对于首次静脉穿刺,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一次成功。若首次穿刺不成功,将退还穿刺费用,以示我们的诚意!” 以上承诺出自广西某三甲妇幼保健院。据该院公告,医院于近期启动“首次静脉治疗穿刺技术提升”活动,希望每一位静脉穿刺治疗的就诊患者参与。同时,医院还向患者发出邀请:参与活动拍摄,记录下医务人员的专业与专注。院方表示,将提供小礼品或服务优惠券以表感谢。
医院部分活动内容 医院公告解释称,儿童静脉穿刺经常让家长与孩子深陷焦虑与恐惧之中,“每一声孩子的啼哭,每一位家长的愁容,都深深刺痛着医务人员的心。”因此,医院表示要精心打磨每一个服务细节,推出“儿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活动,正是为进一步推进品牌服务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华东地区某三甲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告诉“医学界”,医院的这一承诺不合理,“不可能人人一针见血,尤其是初学者或病人血管差的。”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活动并未尊重医务人员感受。 尽管如此,仍有多地推出了类似的活动或措施。更有甚者,直接将“静脉穿刺是否一次成功”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直接挂钩相关医务人员的具体收入! 实际上,承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不成功则全额退款”的活动并不是首次推出,也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在全国多地医院,这样的活动或政策都在实行。 早在将近10年前,河南省洛阳市某医院就有规定:凡医务人员静脉穿刺首次不成功,患者可得到30元补偿;对服务进行投诉,医院将赔偿其20元。 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医院也曾向患者作出公开承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做不到者当场退还患者费用5元。”而该举措实施仅仅半个多月,该院70余名医务人员中,竟有20余名医务人员因未达到要求先后接受了47次处罚!更可悲的是,该医院院长表示,“一次穿刺不成功,不是基本功不到位,就是工作态度不认真。” 辽宁某市医院近期发出20项承诺,其中就包括患儿(6岁以下)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做不到退还穿刺费。河南某市中医院亦公开承诺,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一次不成功换人操作;两次不成功,退还当日相应费用。 上述措施最严重的不过是罚款20元,而近日,竟有检验同仁向笔者透露,某医院为了提升患者静脉采血的体验,强化采血安全与舒适度,特别对患者提出了“静脉采血一针见血,不成功当场退款”的承诺与保证,并为检验科采血人员和全院护理人员制定了一套严格且细致的“静脉采血一针见血”技能考核体系,并配套设定了相应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及处罚措施。 据透露,该院设定了明确的静脉采血操作规范,包括穿刺部位选择、进针角度、速度、深度以及采血后处理等环节,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以“一针见血”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即首次穿刺即成功采集到所需血量,且患者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感。 · 初次考核未达标者暂停当前采血工作,参加为期一周的专项强化培训,期间需完成至少200次模拟及真实病例的静脉采血操作练习。培训结束后给予一次窗口采血机会,仍未通过者继续参加培训直至技能达标,并扣除当月绩效奖金的15%(考虑到初次未达标可能存在患者因素,适当降低处罚力度)。 连续两次考核未达标者除继续接受强化培训外,增加额外值班时间,每次值班时长延长至正常工时的1.5倍,为期两个月(相较于原三个月,适当缩短以体现人性化)。扣除季度绩效奖金的25%,并记录在个人职业发展档案中。定期参加采血技能提升培训与考核,深入分析操作失误原因。 因操作不当引发患者投诉或轻微伤害者,立即暂停采血工作,接受为期两周的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包括静脉采血技能精进、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缴纳800元罚款(相较于原1000元,适当降低以体现教育为主的原则),并公开向患者道歉。根据情节轻重,可能面临岗位调整或短期降级,直至技能与态度达标。若情节极其严重,最高扣除当年全年绩效的50%! · · 我们相信,医院在公布相应承诺时的出发点一定是“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医务人员爱心与责任心的深度检验。” 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一承诺真的不符合临床规律,因为一次穿刺无法保证100%的成功率,退费措施也并不合理。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众多,它们复杂且多变,既包括了患者个体的生理特征,也涉及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操作时的环境条件。 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血管状况等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弹性降低,往往增加了穿刺的难度;而婴幼儿则因血管细小、易滑动,使得穿刺更加具有挑战性。此外,患者的疾病状态,如脱水、肥胖、水肿等,也会给静脉穿刺带来额外困难。 虽然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通常具有更高的穿刺成功率,但即便是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血管情况时,也可能遭遇失败。因为医务人员的情绪状态、疲劳程度、注意力集中度等也会影响其操作水平。此外,医务人员的培训背景和专业技能的差异,也会导致穿刺成功率出现波动。 比如,光线不足会导致医务人员难以准确判断血管位置;嘈杂的环境会干扰医务人员的注意力;而操作空间的狭小则会限制医务人员的操作灵活性。 综上所述,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并非单一因素所能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医院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避免过于理想化的承诺,应致力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善操作环境,以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理解,从而共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容易出现歧义——就算退款,费用应该由医务人员承担吗? 我们已经从实际操作层面进行了分析,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受到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医务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也无法保证每一次穿刺都能成功。因此,将穿刺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医务人员,并让其承担退款费用,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总而言之,医患关系绝非是简单的消费关系,而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尊重与合作基础上的特殊伙伴关系。将退款费用由医务人员承担,不仅违背了这一关系的本质,也忽视了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想要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否或许才是重中之重。 部分资料来源:医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