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彩虹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中医医院 血红蛋白 HGB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通过检测HGB浓度,可评估人体是否贫血、缺氧或存在血液相关疾病,是血常规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其检测过程中,凝块、脂血、黄疸等因素都可能干扰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旨在分享一例高脂血干扰HGB测定的纠正过程,探讨HGB纠正时TG浓度变化,以期各位检验人员能够提高认识、增长经验、端正态度,认真审核每一份报告。 案例经过 传输到LIS的数据显示,患者HGB 151g/L、MCHC 458g/L,患者MCHC如此之高,是什么原因? 一般情况下,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大致呈平行的1:30对应关系,HGB与HCT又成10:3的关系[1],明显该患者不成此比例。查看仪器操作界面,如下图: 一条很重要的信息跃于眼前:混浊/HGB干扰? 以前一直学习乳糜血对HGB的影响,也了解过华西医院检验科几位老师因研究乳糜血对HGB检测的影响而发明了一个专利公式。心中一喜,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立马开始着手此患者的纠正事项。 首先,仪器提示乳糜血。观察标本性状,混匀状态下看不出来脂血,把标本置于离心机中,低速离心(离心力310-550g)2-3分钟后,标本明显区别于其他正常标本,如下图: 离心后,血浆呈浓稠的乳白色 吸取部分血浆,置于一洁净离心管中 将装有血浆的离心管置于血细胞分析仪器中,使用其封闭末梢全血模式重新检测上层血浆,得下列结果: 根据华西医院专利公式HGB=校正前HGB-离心后HGB×(1-校正前HCt)[2],将所测结果代入公式,此患者:
据此算完所有数据,花费10分钟左右,得到一个接近患者真实HGB的结果,手动修改数据,跟医生沟通且备注HGB、MCH、MCHC数据为手工纠正后发出报告。如下图: 该结果提示患者是一个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患者,与最初的结果相差千里。查看病史,该患者糖尿病病史20余年,平时饮食控制不佳,未规律监测血糖,此次就诊伴脂质代谢紊乱。该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脂下降,复查血常规,结果如下: 患者本身状态与经过纠正的结果基本一致 结果前后对比 后查找文献相关资料,李福林、侯香萍、唐敏发表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一篇名为“1种新的血红蛋白推算公式及其在高脂血标本检测中的应用”文章中,也总结了高脂血样本中HGB的纠正公式[3],如下图: 该患者MCV仅77.8,小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 80,提示为小细胞组,套用公式 Y=0.405X-31.484,即Y=0.405×4.23×77.8-31.484≈102,即纠正后的HGB结果为102,与利用华西医院公式纠正后的结果相差无几,且不用离心检测上层血浆,同样方便快捷。 案例讨论 与传统的血浆高速离心去脂、标本稀释和血浆置换等方法相比,上述两种公式不仅能消除脂血对血常规参数(HGB、MCH、MCHC)假性升高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传统方法费时、费力,血浆等量置换过程中人为因素和血浆体积量不可控、无法进行标准化规范的问题[2]。 如何纠正HGB的问题解决了,那在哪种情况下应该纠正呢?翻阅查找资料,当血液中TG>4.14mmol/L时,Hb及其相关参数会假性增高,需要进行校正,且干扰随TG水平的增高而增强[4]。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成年男女血清三酰甘油 TG异常的发生率分别高达13.8%和8.6%[5],血常规的审核很难与TG一一对应着去纠正。那有没有哪种简便的识别方法,或者当TG大于多少时,我们就应该重点去纠正HGB? 埋下了探究此问题的种子,在后续工作期间,有意的收集了几例TG增高患者的血清,3500转10min后,得到以下一组数据: 我院所使用的生化仪当TG>15左右时,会出现报警信息,6-9号TG是采用去离子水稀释后换算得来,可能存在手工误差 当标本为轻中度乳糜样时,乳糜微粒对HGB的影响不大;当标本为重度乳糜时,乳糜微粒使HGB测定值显著升高[6]。经过此实验得来的数据,当TG达到14mmol/L左右时(5号标本),肉眼已经能很明显的看到血清呈现的脂血状态,如下图,且血浆中能测定到的HGB为9g/L。 标本依次对应上面表格1-10 那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当出现肉眼可见脂血标本时,此时HGB理应重点予以纠正。当然,本实验因数据量太少,仅提供一些思路供参考。 结论 在生物化学检测依旧依赖人工离心上机的基层医院,遇到肉眼可见的脂血、乳糜血时,需加强科内各组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醒血检同事注意此患者,审核报告时需及时纠正HGB,确保发出的报告准确反映患者状态;而在已实现全自动流水线的医院,很难在检测前发现标本状态异常,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从结果中发现异常的火眼金睛。 当MCHC>380,RBC、HGB、HCt不符合三三原则时,我们应该立刻引起重视,查看标本状态有无溶血、黄疸、脂血、凝集等干扰因素;看看仪器操作系统,原始记录里有无报警信息。如此,秉持着认真审慎的态度才能充当临床诊断的眼睛,为患者的诊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志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 [M]. 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73. [2] 卢兴兵,石佳,李勤,曾素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脂血对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干扰及简便快速纠正方法,微信公众号检验医学,2018-9-24 [3] 李福林,侯香萍,唐敏.1种新的血红蛋白推算公式及其在高脂血标本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8):2616-2617. [4] 欧财文,林馥嘉,周海涛,等.不同水平三酰甘油对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及3种校正方法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9):2331-2335. [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31(10):833-853 [6] 王克迪,徐东江,苏建荣.血浆置换法和公式校正法纠正乳糜血对仪器法测定血红蛋白影响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03):137-139+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