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巢薇 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 在临床诊疗中,基础疾病与急性感染的“碰撞”往往会掩盖真相,给诊断带来重重迷雾。尤其是当患者存在如地中海贫血这类慢性血液系统疾病时,其贫血、器官受累等表现容易与新发感染的症状混淆,导致诊断方向偏差。 · 本文分享的这例病例,展现了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因恙虫病感染引发一系列复杂临床表现的诊疗过程。从最初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中度贫血查因”,到最终锁定恙虫病这一“幕后黑手”,检验医学与临床诊疗的紧密协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类似疑难病例的诊断提供了宝贵经验。 病史摘要 患者女,52岁,因“发热10天,咳嗽2天,贫血查因”收至我院呼吸重症医学科。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峰值 39.5℃,伴乏力、头晕、食欲减退。 既往史:确诊α-地中海贫血,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 98次/min、呼吸 25次/min、血压 100/66mmHg,神志清,精神状态尚可,呈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个人史:出生于本地,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化学物质、放射物质、有毒物质、粉尘接触史。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入院前外院检查结果 · 血常规:血红蛋白Hb 69g/L(中度贫血)、白细胞WBC 4.19×109/L、血小板PLT 169×109/L。 胸部CT:双肺下叶少量炎症,双侧胸膜增厚。 入院后本院检查(阳性结果) 血常规:Hb 51g/L,明显较入院前下降;WBC 4.19×109/L、PLT 154×109/L。 入院后Hb明显下降 肝功能:总胆红素 25.5μmol/L、直接胆红素 9.2μmol/L、间接胆红素 16.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8U/L。肝酶轻度升高并伴有轻度黄疸。 ALT、AST轻度升高并伴有轻度黄疸 CA125 28U/ml、CA15-3 58.8U/ml、铁蛋白>2000ng/mL(显著升高)。 铁蛋白>2000mg/L 腹部超声和下腹部CT均显示脾肿大。 下腹部CT平扫结果 腹部超声结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感染类病毒筛查:血浆EB病毒核酸、呼吸道六项核酸、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均检出阴性;感染类微生物筛查:血培养、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诊疗经过 · 初诊与治疗困惑 患者入院初诊以“发热10天,咳嗽2天,贫血查因”收治,予退热、止咳及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虽降至正常,但贫血呈进行性加重(Hb最低至51g/L),并伴持续腹胀、脾肿大及肝酶异常。邀请血液科会诊后,予以输注红细胞对症支持,考虑铁蛋白增高可能与炎症相关,但具体病因仍不明确。 关键线索的挖掘 为明确贫血加重原因,首先追溯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其α地贫基因型为--SEA/-α3.7(中间型地贫),发热前Hb为83g/L、铁蛋白135g/L,血液学表型及铁蛋白水平均符合中间型地贫特征,可排除地贫本身导致的铁过载及贫血急性加重。 此时,实验室人员结合科室6-7月恙虫病东方体病例检出明显升高趋势,结合患者“发热、肝损、脾大”的临床表现,敏锐地提出排查恙虫病的建议,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特征性焦痂。 真相大白 经提醒,临床医师再次细致查体,终于在患者左腹股沟发现一处隐蔽焦痂。 左腹股沟焦痂 追问病史得知,患者近期有野外养蚕作业史,被虫咬后随即出现发热。实验室继续建议可加做恙虫病东方体IgM胶体金检测进一步验证,该患者最终结果显示为阳性,确诊为恙虫病感染。 恙虫病东方体IgM胶体金阳性 治疗与转归 抗感染治疗:予恙虫病首选药物多西环素抗感染;支持治疗:输注红细胞3.5U纠正贫血,同时联用复方阿嗪米特、双歧杆菌、莫沙必利改善消化功能;疗效:患者发热、腹胀症状显著缓解,贫血得到纠正(Hb升至68g/L),病情平稳后出院。 出院前HGB 已上升 案例分析 基础疾病掩盖感染征象 中间型α-地贫本身可导致慢性贫血,但本例患者Hb短期内骤降且血清铁蛋白突然异常增高,同时伴脾肿大、肝酶异常,更符合急性感染的表现,而非地贫本身病情进展,提示需警惕叠加感染的可能。 恙虫病的隐匿性与诊断陷阱 恙虫病的非特异性症状(发热、咳嗽、肺炎影像)易与普通呼吸道感染混淆,而特征性焦痂若位于腹股沟等隐蔽部位,极易被漏检。本例中,若未及时关注焦痂这一关键体征,可能导致诊断延误[1]。 贫血加重的多因素机制 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可通过直接破坏红细胞及血管内皮、诱发炎症因子风暴抑制骨髓造血、加重脾肿大导致红细胞滞留破坏等多重机制,叠加中间型地贫患者本身红细胞寿命缩短的特点,最终引发“贫血危象”[2]。 · 总结 · 诊断核心要点 警惕基础病与急性病变的叠加:慢性病患者出现无法用基础病解释的急性恶化时,需优先排查感染等急性因素。 焦痂是恙虫病诊断的“金钥匙”:对不明原因发热者,需系统检查腋窝、腹股沟、会阴等隐蔽部位,避免遗漏焦痂。 结合流行病学与精准检验:夏季南方地区、野外作业史等流行病学信息,联合恙虫病IgM等特异性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 · 检验-临床协作的价值 · 本例中,检验人员突破“数据判读者”的角色,结合病例趋势与临床特征主动参与诊断分析,为明确病因提供了关键方向,充分体现了检验医学与临床深度协作在疑难病例诊疗中的核心作用。 本例病例深刻展现了基础疾病与感染交织时的诊疗复杂性。面对“贫血加重”的表象,唯有坚持全面查体、辩证分析临床资料、依托精准检验技术,才能拨开迷雾。检验医学与临床的紧密协作,既是破解此类疑难病例的关键,也为精准医疗实践提供了有力范本。 【参考文献】 [1] 姜天俊,江佳富,齐文杰,等.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4,40(01):1-6. [2] 李莎,卢亦波,谢周华.广西地区恙虫病77例临床特征分析[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