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差距竟这么大?检验人该如何规避?

归去来兮 2023-5-19 04:45 PM 421人围观 技术


作者:李翔翔

审校:陆斐斐、陆静芬、杨鸿林

单位: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检验工作对临床医生的诊疗是至关重要的,提供准确可靠的标本检测结果是基本面。但是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受限于一些方法学的限制导致部分检测受到干扰,其结果可能是不可信的,甚至可能导致误诊。但是检验科医生也可以根据其方法学原理,追本溯源找到病根,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和依据。下面笔者就日常工作中碰到的两种相关病例进行简析。




一、CK-MB的免疫抑制法


CK-MB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肌损害等疾病的辅助诊断。肌酸激酶CK有CK-MM、CK-BB以及CK-MB三种同工酶形式。CK-MB检测一般采用免疫抑制法,原理是抑制CK-M亚单位活性(正常人血清中CK-BB含量极低),检测结果即为CK-MB中的B亚基活性,乘以2即为CK-MB活性。因此可能会面临一些局限性。


(1)CK-BB升高:CK-BB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主要存在于脑组织、胃肠道、前列腺等器官组织中,相关部位病变可能引起CK-BB释放入血。见图1。


(2)存在异常CK-同工酶:一条称巨CK1,是CK-BB与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在正常血清中含量仅约1%;另一条称巨CK2(CK-MT),其结合在肌肉、脑、肝内的线粒体表面,在正常血清中是不出现的。只有当线粒体和细胞壁极度破坏时方可在血清中检出。二者均不能被M抗体所抑制,故当他们出现时,可能会导致CK-MB活性检测的假阳性。见图1、2。


图1 三个临床案例

a:生产时产道窘迫导致的新生儿窒息;

b:颅脑外伤收治的急诊患者;

c:乳腺癌收治的入院患者。

图2 一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

a:首次体检结果;

b:隔年体检结果;

c:隔年采用质量法检测CK-MB结果。


  





   

笔者去年接到本院一位医生的电话咨询,连续两年体检都有检测到CK和CK-MB均不同程度升高,且CK-MB>CK,其心电图、肌电图等检测均正常。


由于外院检测CK-MB(质量法)结果正常,考虑方法学干扰。但无其他明显症状,笔者进一步具体分析认为其可能是体内存在巨CK1的干扰。


有研究认为,巨CK1的出现可能与胃肠道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1],但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也有报道认为虽然巨CK1与上述疾病相关,且CK可能会轻度升高,但若无相关临床症状则无需下一步检查[2]。但若想继续排除CK-MT(往往临床症状较重),则需进一步采用电泳法分型。



二、HbA1c检测的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离子交换HPLC法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推荐的参考方法。其原理是根据HbA1c所带电荷与其他蛋白不同而将其分离,再根据峰值下面积来计算HbA1c占总HbA的百分比。但是一些情况会对该检测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下面笔者浅显的列举两种情况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


(1)存在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的。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与葡萄糖稳定结合的化合物。变异血红蛋白在肽链的组成上则存在不同的氨基酸,进而可能改变血红蛋白的表面电荷分布,从而对离子交换HPLC法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见图3。


图3 变异血红蛋白对检测图谱的影响机制


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α类和β类珠蛋白肽链配对形成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正常成人血红蛋白的主要成份是HbA(96.5%~97.5%)和HbA2(2.5%~3.5%),HbF 仅为1%以下。HbF是胚胎时期的血红蛋白,由2条α链和2条γ链组成。


出生时,70%的血红蛋白是HbF,6个月后降到5%以下。遗传性HbF持续存在的个体体内其浓度可达到总血红蛋白的30%,而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患者体内HbF的浓度占总Hb的2%~20%不等[3]


图4-a为笔者日常工作所遇,该患者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偏低,观察图谱发现其体内可能存在一定量的HbF(存在异常HbF峰),进而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无独有偶,图4-b则为一例腹痛收治住院的老年科病人,血糖正常但糖化极低(1.5%),标本外送电泳法检测(图4-c)提示该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HbF(44.2%)。至于该病人图谱未提示异常峰的原因可能是HPLC法仅对较低含量的HbF有提示作用。


HbF使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偏低的机制可能是HbA1c峰和HbF峰重叠或HbF峰与HbA峰重叠[4]。笔者就图4-b病人情况与临床医生交流反馈,再查阅相关资料,认为该病人可能患有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具体分型需要进一步测序,部分患者可能无相关临床症状。


图4 HbF干扰HPLC法检测案例


(2) 影响红细胞生存期(周转率)的因素:糖化血红蛋白在体内的合成是缓慢且连续的,任何影响红细胞寿命的因素都会相应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① 脾大引起的继发性溶血:笔者曾碰到过一例HbA1c只有2%左右但血糖正常患者,仔细查阅该患者报告单发现其总胆红素、LDH均明显升高,考虑可能存在溶血。就此与临床医生反馈,医生联系患者后得知该患者既往脾大伴有继发性溶血。提示输血、术后的病人HbA1c的检测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② 缺铁性贫血:有患者外院体检查出糖化血红蛋白偏高遂来我院就诊。测量结果显示血糖、OGTT实验等结果均正常。复测HbA1c仍然较高,跟临床医生反馈咨询患者后得知该患者常年存在缺铁性贫血,这可能是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因素。相关机制可能是溶血性贫血导致红细胞周转率升高,缺铁性贫血导致红细胞周转率降低,而红细胞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是和红细胞生存期正相关的[5]

  






  

多种检测项目可能会受到方法学干扰影响检测结果,如果我们日常工作中碰到上述类似情况并及时反馈临床,或许可能协助临床医生更快、更直接的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临床检验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也应该能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受限于笔者对相关知识理解较浅,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烦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Hsiao J F , Ning H C , Gu P W , et al. Clinical role of recurrently elevated macro creatine kinase type 1[J].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2008, 22(3):186-191.

[2] Zhang L , Han F , Liu X , et al. Macro creatine kinase in an asymptomatic patient: a case report[J].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20, -1(ahead-of-print).

[3] 康建华, 杨立顺, 袁海生. 变异血红蛋白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干扰的评价[J]. 检验医学, 2012, 27(6):4.

[4] 索艳, 李强.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 23(2):4.

[5] Sozmen E , Cetinkalp S . Diabetes & Metabolic Syndrome: Clinical Research & Reviews[J]. 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Clinical Research and Reviews, 2015.

编辑:小冉  审校:yeah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