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新规:不得安排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查健康码、测体温工作! ...

归去来兮 2022-8-23 03:49 PM 950人围观 杂谈

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医护人员被大量防疫工作缠身,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测体温等等,抽调到高速、车站、码头等各卡点。


大医院还好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排班就捉襟见肘。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大半人员都被抽调去高速等卡点核酸采样、测量体温等工作。甚至一些人员少的卫生服务站,则干脆直接关门,全部安排到各疫情防控岗位。

 


  

前段时间检验医学网发布的人员短缺、经费不足、检测结果跟不上,基层检验科到底有多难......》,其中提到: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现状就是人员不足,一个检验科就两三个人,这两三个人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半用”。他们要出门采核酸,要做检验业务,下乡体检,经常兼职业务以外工作。

   

在这篇文章的留言中,有检验人反映:


我在小县城医院的检验科上班,马上经营不下去,有疫情的时候天天出去外采核酸,光开车在路上产生了油费都有上万元。


我们这一个卫生院,为了支援核酸,检验科经常留1个人上班,做一些常规的工作。还有好多科室都停诊,也只留1个全科大夫看诊。

 


  

一些医疗机构,临床业务收入锐减,疫情防控支出加大,职工薪酬待遇一年不如一年,医护工作压力却一点未减,不少医院濒临倒闭。



最典型的就是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关闭一事,更是引起了业内外震惊。


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是铁路交通事故创伤急救中心以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实习基地。却在2021年7月因入不敷出关闭至今。但由于是事业单位,不能宣布破产,职工每个月领着一两千的基本工资并就近找份工作度日,或者在家等待分流。

 
应该说,像乐山四院这种情况,绝不是仅此一家。尽管医院的倒闭有各种原因,但是毫无疑问,疫情的来临成了压垮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

科学常态化防控,合理安排人员防疫,让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尽量回归临床一线,迫在眉睫。
 



近日,云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抽调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明确提出:


“统筹调配基层疫情防控人员力量,原则上抽调离岗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占比不超过单位在职人员数(含临聘人员)的20%,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超过单位在职人员数的10%;每次抽调离岗工作时间不超过2周。


“抽调基层卫生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安排承担核酸采样、疫苗接种、隔离场所医疗服务、标本转运和相关医疗保障等专业技术性工作。不得抽调其参与卡点值守从事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等非必需医学专业技能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抽调医护人员从事核酸采样、检测工作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医护人员要肩负扫健康码、测量体温等辅助性工作,从防疫角度上来说,这些环节必不可少,但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安排也是医疗资源不合理分配的一种表现


也就是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高射炮打蚊子。要爱护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这支队伍的有生力量,要科学安排,合理使用。要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非必须岗位,不必安排本就临床任务繁重的他们。


廖廖两段话,一把心酸泪。


疫情三年,医护人员承受了多少委屈和压力?!


除了委屈和压力,医护人员还承受了太多的与临床无关,却泰山压顶的疫情防控工作。


过去临床医护人员虽有不同分工,但上班时间基本分为二班倒、三班倒。一个班次有的要上12小时,有的要上24小时。一年下来,有2/3的时间在上夜班。上夜班时,他们都要保持百分百警惕,随时等待突发工作。因为随时都有病人,所以整个晚上基本上不能睡觉,也无法睡个踏实觉。


原来第二天还有一点休息时间,但疫情以来,一点宝贵的轮休时间也被充分挤压。


除了要完成医院原有的工作,还要去各卡口测体温、查健康码等非医疗专业技术工作。这些非必需他们从事的事务,侵占医护人员极其宝贵的休息时间和调节频率,长期下去,任何一个人都随时有垮掉累倒的可能。


所以,把医护人员从这些非必需他们从事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不仅是给他们松绑减负,让他们的专业技术得以体现,也是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爱护。


尊医重护不仅要让医护人员少点承受压力,更要让他们少点无关的杂事挂心头。要把他们从无谓的非必须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的精力放在临床一线,而非防疫一线,唯这样,才是医护初心本来的模样,医院才能不会因防疫工作而让临床工作受到影响,维持平衡。


真心希望,云南的这一举措能在全国实行,将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从一些繁冗的非医疗事务中尽快的解脱出来,给他们来一个负担大扫除,压力大减负,千万不要对他们进行降维打击。使人疲惫的,很多时候,不是远方的高山,往往是鞋里的沙子。


其实,医护作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干活累不怕,怕的是没有归属感!


来源: 江淮医学、华医网、医学界基层医声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