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Portal
资讯
会议
产品
我们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用户
文章
帖子
用户
好友
帖子
道具
勋章
任务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微诊网
›
门户
›
资讯
›
杂谈
›
查看内容
QQ空间
回复
收藏
国内首份!上海33816名奥密克戎感染者临床数据被披露……
归去来兮
2022-6-20
47人围观
杂谈
给防疫来带什么启示?
撰文 |
凌骏
2022年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
(CCDC weekly)
上线了一项多中心临床随访研究,披露了上海本轮疫情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
这是国内发布的首份关于奥密克戎感染大型真实世界病例研究,根据披露的数据分析:
一方面,再次证实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大幅下降,引起的症状更轻,和原始毒株相比,“感染”与“肺炎”的关系也不再密切。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风险人群仍面临较大程度的健康威胁。而传播力上升导致的绝对感染人数增加,也使得非风险人群并非“绝对安全”。
事实上,从原始毒株到如今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的感染特性已发生较大幅度改变,详细地了解如今的“对手”,可为我国后续的防疫策略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只有4%的轻症患者出现发烧
本次研究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共同合作完成。
2022年3月1日至6月4日,上海本轮新冠疫情累计报告本土奥密克戎感染病例626863例。此次研究选取了其中33816名非重症感染者,他们没有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
感染病例的具体情况是,3.7%的患者小于18岁,76.7%位于18-59岁间,16.5%的患者为60岁以上长者。在全部33816名感染者中,9260人具有风险因素
(高龄、合并症等)
。
风险组和非风险组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相当,分别为76.2%和78.6%。对于所有轻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
(19.0%)
,其次是疲劳
(5.2%)
。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4%的轻症患者出现发烧,轻症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影响康复时间的因素包括基础疾病情况、疫苗接种程度和年龄等。
本次研究仅限于入院时非严重疾病的感染者,全队列观察过程中,没有病例出现器官衰竭,普遍存在的是轻症患者中的上呼吸道症状。
共发现22名重/危重症和99例肺炎病例
33816名感染者中,22名患者发展为重/危重症感染,占比0.065%,全部在风险组之中。
高血压是22名重/危重症感染者主要的基础疾病
(31.8%)
,同时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
(75.8±10.7)
,一半以上的人未接种新冠疫苗,与之对比,全队列中疫苗接种率则超过75%。
图说:风险组重/危重和非严重奥密克戎感染患者的比较。
研究人员还对33816名感染者中的708名疑似肺炎病例进
行了胸部CT扫描,最终确诊99例肺炎病例。
若假定CT检查前的初
诊准确率为100%,那感染后总体的肺炎发生率则为0.29%。
其中,73%的肺炎病例来自风险组。具体来说,60-79岁,≥80岁的感染者发生肺炎的调整优势比,分别是40岁以下的3.09倍和3.68倍。此外,男性患上肺炎的概率也更高,相较女性调整优势比为1.85。
虽然肺炎比例不高,且多集中在风险人群,但若感染总数上升,非风险人群也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健康威胁,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此次研究中的肺炎病例,还有11.1%小于40岁,最小的为22岁,而在这些年轻的肺炎患者中,72.7%没有基础疾病,且只有1人未接种疫苗。
研究人员称,这表明年轻、接种疫苗、没有潜在疾病,是防止感染发展成严重疾病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能提供100%的肺炎保护。
通过进一步分析肺炎的实验室指标,研究人员发现和其他研究报告的相似,淋巴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升高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肺炎发展有关,鼓励临床医生对某些奥密克戎感染人群进行CT筛查,早期识别和治疗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严重疾病进展的风险。
尽管本次研究只招募了非严重、稳定的奥密克戎感染者,无法描述整体临床谱,但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为完善新冠防疫公共卫生战略,最大程度降低区域医疗资源不堪重负的风险提供了依据。
今日
(19日)
,公众号“华山感染”发文对本次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文中称:
此次发表的数据提示:如果我们对脆弱人群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疫苗的充分覆盖、在流行期对脆弱人群的特殊保护做到位、以及争取脆弱人群在感染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药物治疗等,就有可能显著地持续降低脆弱人群的重症率与病死率。
一旦把医疗资源在脆弱人群中充分精准聚焦,同时给非脆弱人群适度的基础医疗支持,医疗资源的充沛度就会大幅度得以优化和提升,非新冠疾病的诊疗也不会因为新冠暴发而被挤兑。
邀请
医生休息室要标准化了?
香港新冠死亡平均年龄86岁,这跟正常死亡有啥区别?
来自: 医学界
我有话说......
0
个评论
相关分类
政策
技术
杂谈
人物
机构
医学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