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种豆得瓜,一例血小板卫星现象发现之旅并纠正法宝

归去来兮 2024-5-31 05:35 PM 287人围观 医学


作者 | 甘芳容

审阅和点评 | 冯金

单位 |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前   言


血小板是一期止血的核心成分,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我国将PLT<100×10^9定义为血小板减少。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遗传性血小板减少、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和假性血小板减少。其中,假性血小板减少会导致临床误诊,因此,作为检验人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常见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包括,血小板凝集、EDTA依赖的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导致仪器错误分分类为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卫星现象。实际工作中,血小板卫星现象是较其它更为少见的原因。遇到该情况该如何纠正血小板计数呢?笔者实验室近期遇到了一例血小板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病例,并分享一个简易的解决方法供各位同道参考。





案例经过


患者老年女性,86岁,因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不适,伴行走不稳、纳差、排便不畅入院。患者约1年前有右下肢外伤病史,并在外院进行手术治疗。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查体时,患者神志清晰,皮肤粘膜稍苍白,余各项体格检查均正常。


患者于入院当日抽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95%(见图1~2),触发本室复检规则,需要进行推片镜检,余项无异常。而后,仪器执行自动推片镜检,分类图中发现较多血小板围绕中性粒细胞分布,即血小板卫星现象,中性粒细胞包绕率达64%(分类200个白细胞,中性粒184,其中118个出现血小板环绕现象,见图3)。


考虑到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大,我室老师马上对该样本进行光学法复检,测得血小板数值为196×10^9/L,仪器手工估值为147×10^9/L(见图4~5)。不同PLT计数方法检测结果见表1。


图1 患者初次检测结果(110*10^9/L)


图2 细胞分类直方图


图3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卫星现象


 

图4 患者PLT-O通道的检测结果(196×10^9/L)


图5 细胞分类直方图


表1 不同方法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比对





案例分析


“血小板卫星现象”(platelet satellitism)指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表面周围,是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段与血小板表面的纤维蛋白原糖蛋白受体IIb/IIIa结合所致[1],瑞氏染色后形似“太阳花”(图6)。卫星现象常伴随炎症和感染出现。


图6 血小板卫星现象,似太阳花般


在本病例中,患者入院血象提示存在感染,后体内检出多种病毒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且抗病毒治疗有效,患者病毒感染明确。可能因其体内较高的抗病毒抗体浓度而导致卫星现象的出现,血小板假性降低。


有趣的是,与多数发现卫星现象的原因不同(多为PLT减少),本例患者PLT计数正常(我室PLT复检规则之一为初诊患者PLT<100×10^9/L)。经由中性粒细胞比率过高,继而发现存在血小板卫星现象,这是极为罕见的发现原因。若非及时发现,则我们将发出一个与实际数值相差近乎一倍的错误结果。真是种豆得瓜,无心栽花花自开!


此外,在本案例中,行光学法复检,血小板即得到较好的纠正,其原因有三:


其一,光学法检测血小板的原理是通过荧光染料对核酸染色,而血小板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红细胞,因此可去除小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等干扰;相比阻抗法(仅依据血小板与红细胞体积的差异),光学法依靠血小板与红细胞在荧光反射强度上的不同和体积大小不同,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能更准确反应血小板的真实数量。


其二,行PLT-O通道检测时,会经过短时41℃孵育步骤,可部分解聚温度依赖型的血小板聚集情况。


其三,该通道在染色时会经过震荡混匀步骤,在外力冲击下也可分散部分聚集的血小板。该方法免去了重新采血(并立即检测)的繁琐工作,减轻了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方便了临床也服务了患者。






总   结


血小板卫星现象最常见的类型是中性粒细胞环绕型,而近年来淋巴细胞包绕型[2, 3]和淋巴瘤细胞包绕型[4]也有散在报道。PLT黏附于白细胞表面的过程,在10分钟内是可逆的[5]。其对血小板计数造成轻至中度影响,有时甚至影响临床决策,如输注血小板等。日常工作中出现该类情况时,其应对方法为:


  1. 使用光学法在PLT-O(即网织红通道)下进行复检,方便快捷,值得一试。

  2. 重抽/采血后立即检测(<10min)可获得准确结果[6];

  3. 若为EDTA抗凝剂诱发,则考虑更换抗凝剂,如使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则其报告结果=检测数值*1.1(稀释倍数)

  4. 牛鲍计数法进行人工计数。





专家点评


多数血小板卫星现象病例是因血小板数低而发现的。在本案例中,患者的检测结果触发了本实验室设置的阅片复检规则(中性粒>95%),工作人员在人工阅片过程中进而发现了血小板卫星现象。由此可知,仪器是不能辨别血小板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假性降低的情况。而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能对每个标本均进行阅片确认,尤其是初始检测结果为正常时(如本案例,初始检测为110×10^9)。不过,正常范围内的结果,多不影响临床决断。当前还未有权威的报道来辅助(仪器)识别出血小板卫星现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发现卫星现象,给临床更为准确的报告呢?此外,该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卫星现象的血小板纠正?值得思考,也需要更多的案例来佐证。





参考文献

[1] SOUSA S M, SOUSA T M, SILVA C F, et al. Pseudothrombocytopenia: a case of platelet satellitism and phagocytosis by neutrophils [J]. Platelets, 2020, 31(4): 541-543.

[2] ZHU J, GUO W. Platelet satellitism around cytoplasmic fragments of neoplastic lymphocytes [J]. Blood, 2018, 131(23): 2599.

[3] LOPEZ-MOLINA M, SORIGUE M, MARTINEZ-IRIBARREN A, et al. Platelet satellitism around lymphocytes: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Int J Lab Hematol, 2019, 41(4): e81-e83.

[4] DEGAUD M, FOUCHER B, PICHON M, et al. Peripheral blood lymphoagglutination and platelet satellitism in marginal zone lymphomas [J]. Int J Lab Hematol, 2019, 41(2): e50-e53.

[5] EVANGELISTA V, MANARINI S, ROTONDO S, et al. Platelet/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interaction in dynamic conditions: evidence of adhesion cascade and cross talk between P-selectin and the beta 2 integrin CD11b/CD18 [J]. Blood, 1996, 88(11): 4183-4194.

[6] 瞿晓晓,陶洪群,陈小剑, et al. EDTA-K_2抗凝剂诱发血小板聚集和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假性降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 31(05): 603-605+609.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