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没有箭头的血常规,真的没有问题吗?

归去来兮 2024-4-11 05:36 PM 190人围观 医学


作者 | 邓江华

单位 | 秭归县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





前    言


血常规是众多检验项目中最基本的项目,几乎是所有患者的必查项目。血常规也是检验人入门遇见的第一项检验工作,血常规中包含的信息很丰富,同时也给我们设置的很多“坑”,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检验人该如何避坑了?



案例经过


某一天,笔者在临检岗工作时,遇见一例血常规,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个三系正常且没有箭头的血常规,可以放心大胆地审核吗?我相信在没有其他别的患者信息和检测信息提示下,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按下审核键。


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仔细看看仪器的血常规散点图与仪器报警,如下图所示



散点图上在异型淋巴细胞区域有大量散点(红色标记),同时仪器报警提示Atypical Lympho?(异性淋巴细胞?),于是立即涂片染色复检,镜下可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且三种类型异淋均易见。


瑞士染色×1000倍


于是笔者联系医生,告知血常规结果并建议开具外周血细胞形态与EB病毒抗体检查。后临床送检标本,外周血镜下可见异型淋巴细胞13%,且EB病毒IgM抗体强阳性、IgG抗体阳性。


查阅病历得知,患者为儿童,5天前入院,以发热、咽痛、呕吐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双侧扁桃体肿大,可见白色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肝脾无肿大。1月31日辅助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88.0%↑,CRP 8.35mg/L↑,SAA 130.3mg/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且感染性标志物CRP与SAA升高,但血常规并未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报警。


经分析,患儿入院抗感染治疗后,细菌感染得到控制,病毒感染优势逐渐呈现,所以本次血常规较上次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结合当前患儿童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应考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进行抗病毒治疗。



案例分析


本案例重点在于强调检验人审核检验结果应有严谨审慎的态度,不能只看结果颜色或提示箭头。对于血常规,检验人能获取标本的第一手信息,包括标本状态、仪器的散点图和直方图、报警信息等,而临床医生却无法看到或捕捉到这些信息,那么检验人就要做临床的眼睛,整合这些信息,尽可能将病人的真实情况全面反馈给临床,并适当提出建议,以便临床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断。


结合本病例,如果笔者未及时发现血常规散点图异常,就会发出一份正常的血常规报告单,则导致临床医生误以为患儿经治疗情况好转,延误治疗。


血常规报告中的二十多个指标不能反映一些异常细胞情况,如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需要检验者密切关注散点图和报警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复检。


检验科因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故需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复检规则,并严格执行,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复检能力[2]。据笔者了解,很多基层医院没有制定复检规则抑或没有严格执行复检规则,这是具有很大隐患的,同时也可能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血常规的复检规则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检验结果异常,二是检验散点图异常或异常报警信息。第一类有明确的数值异常,不容易漏检,第二类则需要检验人对检验原理的准确理解,能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否则极易漏检。


当前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了41条自动CBC和DC复检规则,其中15条血细胞计数规则,7条白细胞分类参数规则,1条网织红细胞规则和18条可疑报警规则。但是基层医院日常工作中标本量大,而且没有推片机等自动化设备,这么严苛的复检规则很难执行下去,所以各个医院应在41条复检规则基础上修订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复检规则,拦截住异常结果。


检验人员应熟悉复检流程,常规复检流程可归纳为“四看一判断一选择”:


一、看血常规结果:看异常结果,对比历史结果,观察是否有一系、二系、多系异常;

二、看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科室、诊断、判断异常结果与疾病的逻辑关系;

三、看散点图与直方图:是否有异常散点,直方图是否正常;

四、看仪器报警: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红细胞双峰、PLT聚集等;

五、判断触及的复检规则;

六、选择正确复检方法:重抽标本、改变通道重测、涂片镜检、人工分类计数等;


对于复检后的检验报告如何发放?可依据《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发放描述性报告。描述性报告可分为 3 个层次:层次1对观察到的异常形态进行简明规范的综合描述,层次2视情况提出可能的诊断或排除诊断的建议,层次3在层次1和层次2的基础上,视情况提出下一步需进行的检查或采取的措施[3]。但这3个不同的报告层次并不是强制必须的,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报告层次进行调整。



总    结


血常规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检验项目,但要发出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单确是不容易的,不仅要求检验人员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很高理论水平和细胞识别能力。这对刚入门的检验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形态学才能将血常规报告规范化,才能为临床提供帮助,更好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申昆玲.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21,59(11):905-911.

[2]赵媛,贾晶媛,程翔等.建立急诊血常规个性化复检规则及特色报告方式[J].临床检验杂志,2020,38(8):636-638.DOI:10.13602/j.cnki.jcls.2020.08.19.

[3]崔巍,续薇,王力,陈朴,王剑飚,张磊,王庚,张丽霞.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6):619-627.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