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两会”回声,汇总IVD产业相关的契机和信号

归去来兮 2024-3-22 04:59 PM 255人围观 杂谈



回顾两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医疗健康领域新一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顶层规划,新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务中6个方面的要点直接涉及医疗健康。


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工作任务中,《政府工作报告》对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的多个关键点都做了安排。


一、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二、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三、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


四、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六、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万东XY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


以下这些议题涵盖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动态,也昭示了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建设思路,推进专项与深化基层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探索呼吸道疾病医防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要更多着眼于实战能力的提升,比如对于冬季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救治要有组织应对能力,急性感染以后要能够及时发现并诊断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同时将其纳入基础医疗管理。不仅仅是慢肺阻、肺癌,其他慢性病,包括肝炎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消除和管理、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张文宏还呼吁,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除了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外,还要强化药物配备和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基层防治慢性病的能力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主任刘梅林:加强基层老年人慢病管理体系建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刘梅林主任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的重点. 建议,完善慢病评估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建立个性化的老年人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体系。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分层管理。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为实现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全面合作,建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和转诊机制,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慢病医疗管理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筛查能力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筛查能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龄化社会加剧了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预计2057年65岁以上人口达4.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32.9%—37.6%。“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等。”周燕芳说道。另外,周燕芳建议推动商业保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医疗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整合,搭建医疗和保险共享数据桥梁,建立互利互通的交叉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加快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提升基层慢性病防控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建议探索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基层慢病管理模式,推动慢病管理的高质量创新融合发展。


一是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线上线下一体化相结合的新模式。二是搭建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对慢性病的风险进行精准预测。三是利用健康大数据,实现智能辅助长期管理的新形态,建立慢性病管理的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分析患者的治疗反应,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让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互联网医院的“落地诊所”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四川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耿福能建议发展基层医疗互联网平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诊疗服务。耿福能表示,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将乡村医生和三级医院专家建立链接,遇到问题村医在平台上一键求助,就可以得到三级医院医生的解答。


针对基层诊所亟须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方面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建立检验、影像、药剂和病理四个科室,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中心村、中心镇乃至县城,布局医疗检验检测中心,对当地医生进行医技培训,患者在当地完成相应的医疗检测后,所有结果全部上传医疗互联网平台,由入驻平台的三级医院医生按照规范进行诊疗,”耿福能说。并建议,国家可以通过资金、政策支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鼓励创新,向新质生产力迈进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培育生命科技产业的世界级中国品牌

“生命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在新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实现科技创新和生产力跨越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机遇。”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建议,完善一流企业培育名单,助力培育生命科技产业的世界级中国品牌。


此次全国两会,戴立忠代表持续关注全民健康事业,将围绕生命科技产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医疗产业,加强医疗健康领域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监测,推进不孕不育预防与诊治覆盖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于清明:补强产业链、延伸供应链 加快培育高端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


医疗器械产业不仅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核心零部件是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命脉”,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介绍,“高端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涉及特殊材料、精密加工、真空封装、热管理等技术,对智能制造水平有较高要求,相关厂家分布在不同行业,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高端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相关产业集群。”于清明说。他建议补强产业链、延伸供应链 加快培育高端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



完善法规,让监管服务创新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姚建红:推动智慧基层卫生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姚建红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医疗健康”等创新模式为基层卫生体系智慧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着眼于新时代基层卫生改革发展需求,要大力推动智慧基层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在此他建议:加快应用智慧基层卫生服务。建设个人健康管理“虚拟”服务窗口,开设慢性病门诊、预约检查检验等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快智慧赋能基层医务人员。推广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模型,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疑似疾病提示、异常指标预警等临床智慧化服务。加快完善智慧基层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建立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智慧化、日常化。需推进部门、资源、政策间的统筹协调,建立智慧基层卫生服务推进机制。以点带面促进智慧基层卫生服务推广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建立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


目前,我国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一直处于有总体规定但缺乏实施细则的“不落地”状态,影响了医药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建立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制度接轨,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朱同玉建议,加强试验数据保护与专利保护相结合的机制,促进内外部制度衔接,鼓励创新药物研发;对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药品品种、期限、申请受理、公示,仿制药申请及批准管理等方面进行研判,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及配套文件。


全国人大代表史伟云:建议优化罕见医疗器械审批流程

 “有些罕见医疗器械虽然是临床‘必需’,但并没有达到临床‘急需’,所以目前并没有适用文件支持对该医疗器械的批准上市。难以按照各种‘优先审批’程序予以审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将提出优化罕见医疗器械审批流程的建议,以解决小众眼疾患者的燃眉之急。


他指出,目前,在罕见医疗器械审评方面没有出台专门的审评办法。“这类器械因为使用少,所医治的患者少,不具备按照一般器械审评标准提供各类数据的条件,不能按照一般审评标准报请审批。”


在史伟云看来,优化罕见医疗器械审批流程、创新小众医疗器械绿色通道,推动角膜医疗器械的保障与完善,将给更多患者带来光明。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