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抗肝肾微粒体(LK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归去来兮 2024-2-21 04:09 PM 622人围观 科普


肝肾微粒体(LKM)抗体是由Rizzetto等于1973年在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其靶抗原为 P450酶复合物和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抗LKM 抗体有3型(LKM-1、LKM-2和LKM-3),其中以抗 LKM-1 抗体最有意义。
LSP检测通常使用ELISA法、免疫条带法。

参考区间


1.LKM定性试验:正常人通常为阴性。

2.LKM定量试验: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如用文献或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使用前应加以验证。

临床意义 


抗LKM-1是I型AIH的标志抗体,I型AIH患者多为青年女性伴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病情较重,抗LKM-1抗体阳性率可达90%。此外,抗LKM-1抗体也可见于2% ~10%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抗LKM-2抗体仅见于替尼酸 (tienilic acid)诱发的肝炎患者。靶抗原是细胞色素 P450IC9(CYP2C9)。替尼酸现已禁用,故目前抗 LKM-2 抗体检测意义不大。
抗 LKM-3 抗体的靶抗原是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此抗体在I型 AIH患者的阳性率为10%(这些患者抗 LKM-1抗体也阳性),也可见于10%~15%的慢性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滴度较低,因此临床开展较少。

来源: 检验学习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