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累,从医20年的医生离职了 泪目,真的让人需要仔细思考思考。 近期,广东某医院一名医生离职了,其在网络上发的一则帖子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随后上了热搜。 看到文章后,很多人表示同情、心疼和理解,点赞也破了三千。但很多人非常疑惑,一个医院2000个员工,怎么临床一线医生才129人呀,怎么那么少?这也太夸张了吧?难道医院里医生数量不是最多的吗? 随后各个医生开始现身说法,数起了自家医院的医生数量。 四川一名肾脏内科医生表示:“不用怀疑,我是肾内科的医生,我来说说。这几年太累了,4天一个大夜班,没有节假日,身心疲惫,特别是我知道我们医院1550个职工,只有不到500个医生时,我都想撂挑子走人了,只是还没有那个离职的勇气,别看医院职工那么多,真正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的医生却没有多少,我们医院是缺医生的,可是宁愿让我们累一些,都不愿意多招些医生,等过个几年,经济好转了,我准备和同学一起开个诊所,离开医院这个让我伤心的牢笼。” 河北一名医生则扎心表示:“这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我是二甲公立医院的,我告诉你行政后勤有多么夸张,一个小医院,竟然有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人事科、办公室、财务科、保卫科、爱卫办、二甲办、院感科、外联部、门诊办、公卫科、总务科、采购办、综合库、基建科、纪检科、质控办、医保科、患者中心科、物资库、监控室、维修组、药剂科……然而正儿八经与医疗相关的科室却只有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外科、骨科、妇产科、检验科、超声室、放射科、药房、心电图室,行政后勤人员要比医生多出一半,全是医生在一线创收养着他们,你让我们医生该怎么办?我们能不累吗?我们心里该怎么想?” 浙江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则唉声叹气表示:“公立医院基本都是这样,行政后勤人数就是非常多,如果能有一半医护,一半行政后勤,那还算好的,可往往医护占比少的可怜,这位医生为什么要离职?就是工作量太大了,100多个医生要拼尽全力创收,养着全院2000多个职工,压力很大的,再说一句,要是医生的收入还不如行政后勤人员,那可真要伤心了,放在谁身上心里都不会好受,离职也就顺理成章了。” 工资绩效也比医生多医生能不离职? 这名医生离职了,肯定是觉得自己在医院受了委屈,不到忍受的极限,肯定不会做出离职的决定。关于离职原因,工作劳累是一方面,更大的可能是工资配不上现在的工作强度。 如前文所说,医院的创收是靠医生挣的,但据了解,有很多行政后勤人员的工资是比医生还要高的,这就让人感到很奇怪,为何创收的医生岗,还没辅助岗的工资高呢? 《中国经济周刊》曾发文专门讨论过“行政后勤工资比临床医生工资高合理吗?”这个问题。 文章表示,广州某大三甲行政队伍很庞大,蔚为壮观,堪比政府机关,后勤部门的基准绩效是全院前三科室绩效的均数,系数1.0,领导更高,外科医生拿的是全院绩效的中位数……行政后勤部门与医生在绩效分配上存在矛盾。 有观点认为,有了后勤和行政的保障,医生的很多科研工作、医疗工作才可以正常开展,他们拿高绩效也正常。 但更多的网友则吐槽行政后勤拿的工资比医生还多实在难以理解,他们表示:“医院的行政后勤人员真的多,都靠医生养着,(医生)每天加班到抑郁,行政人员按时下班,为什么行政后勤拿的绩效比临床还高?那可是我们没日没夜干活干出来的”。 去年8月,学术期刊《现代医院管理》刊发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撰写的文章。 该文提到,医院行政后勤科室是医院的管理和保障机构,定位是作为“成本中心”的存在。在划分上,包括以行政业务为主的人事科、院办等,业务管理为主的医务科、医保办等,还有后勤保障的总务科、基建科等。 文章指出,行政后勤科室由于工作任务的难以度量和异质性,一直是医院绩效考核的难点。当前,临床医技科室的绩效考核已趋于完善,相比较而言,行政后勤科室的绩效考核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精细化管理。 一位三甲医院行政人员坦言,其所在的医院,有些行政后勤人员有职称、工龄很长、职位很高,他们拿的工资确实比一些临床医生还要高。 他表示:“在绩效考核上,行政人员所在的医院临床各科室是自己分配绩效,行政的绩效按院平均(所有科室平均下来的钱),根据工龄、职级、职称来确定每个人的系数,无职称职务的非编行政人员系数一年涨0.1,最高到1.0,正编的则不会低于1.0,一般都是1点几。后勤忙起来比临床还恼火,迎接检查、督查,准备各类资料,有各种会议的时候,不比临床闲,临床还能几班倒,后勤就一批人。其实,医生绝大部分的工资不会低于行政,不能一概而论。” 笔者想说,咱不比谁的工资低谁的工资高,很多医生离职了,这总归是不争的事实吧? 广西某市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曾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他们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平均月薪大约4500元,因为医院亏损,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每个月工资只发2358元,副高的工资还达不到交税的标准,不仅比医院行政人员低,甚至比医院保洁阿姨还要低。新医生不断辞职,说交了房租就没钱吃饭了。 你看,医生待遇如若得不到改善,医务人员只会持续流失和转行,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多招医生? 行政后勤人员那么多,冲在临床一线的医生却那么少,不少网友都表示,该给医生减减负了,难道非要把他们累得全都离职了? 相关调查显示,77.8%的医生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左右,20%的医生达到15~18个小时,49.2%的医生每周至少两个夜班,所有医生都有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的经历,80%的医生在工作时间所摄入的水不超过一杯,83%的医生不能按点吃饭。 身体不是铁打的,应该如何给医生减负? 有关专家出了不少为医生减负的好主意。例如:把医生体检作为医院考核指标,体检不达标的单位,应对领导进行问责;严格落实每天8小时工作制;医疗机构不应鼓励医生带病坚持工作,严格控制医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强制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简化病历书写,把医生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等等。 可是,主意好,兑现难,说了那么久,到底有几家医院能够做得到! 有人说,既然医生压力大,数量远远少于行政后勤人员,为什么不多招一些医生来分担压力呢? 原因很扎心,一是领导不想招,二是没编制、工资低,招不到。 试想,现在大医院规培生那么多,还不用和正式员工一样同工同酬,规培生要么是博士,要么是硕士,要么是具有医疗经验的社会医生,有人帮着干活,领导怎么还会去招正式的员工呢? 另外,每一个医院的编制都是定量的,和床位数有巨大关系,也就是说多大规模的医院,就有多少张床位,就有多少个编制,编制是不能随意增加的,想要多招医生,那就只能给合同工,没编制、工资又低,哪个医生愿意去呢?反正都不稳定,去企业药厂不是更香吗? 人手不足,工作量又多,如此,医院里的医生只能独自承受,不停地加班,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8小时工作制只能是空想。临床工作是一项主要依靠医生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要把医生从无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给医生减负,给他们松绑,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初衷和本质,才是真正地将尊医重卫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