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肌钙蛋白假性升高是什么原因?

面气灵 2019-4-28 12:00 AM 3381人围观 杂谈

“希望每个夜班都是平安夜”。这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祷告。然而,现实总是太骨感。夜班总是波澜起伏的,因为牵涉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每个医务人员都是如履薄冰。上夜班,再有钱,也不敢任性。


夜班在审核急诊生化报告时,职业的敏感性让我第一眼就盯上了这个结果:肌钙蛋白cTnI:11.47ng/ml(参考区间:0-1.6),详见图1。


图1 患者原始生化检测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


此病进展快,死亡率高,溶栓或者介入治疗的时间对预后非常关键,时间就是生命,十万火急!作为检验科人员,第一反应就是结果是否准确。立即追踪其他结果,肌红蛋白549.20ng/ml(参考区间:0-90),提示肌损伤,与cTnI结果符合,符合心肌梗死!立马复查!20分钟后,结果出来了,与第一次基本一致:cTnI:11.74ng/ml,肌红蛋白:566.40ng/ml,基本可以排除差错和仪器的随机误差;那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立即再次进行室内质控,提示在控;然后查询其他标本当日cTnI和肌红蛋白结果,所有cTnI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区间以内,肌红蛋白结果也绝大部分在正常参考区间以内,故基本可以排除系统误差。立马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值班医生不是该患者管床医生,对该患者具体病情不知情。听我描述患者检验结果后,值班医生立马查阅了患者病历资料:患者是一临产孕妇,孕9月+,胎心监测异常一次入院,入院诊断:胎儿窘迫?G1P0宫内妊娠40+3周ROA单活胎,脐带绕颈一周。病人无胸痛、胸闷病史和症状,心电图提示无明显异常。目前国际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普遍采用1+1模式:心肌酶学标志物(推荐cTn)升高,伴下列至少1项:


(1)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

(2)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

(3)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4)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按照这个诊断标准,患者似乎难以诊断为心肌梗死。但从这个诊断标准中也可以看出,准确的肌钙蛋白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精准判断显得尤为重要。立刻要求护士重抽标本复查,检验结果与首次结果基本无差别。现在只有两点是肯定的:1、标本没抽错;2、检测系统没问题。此时此刻,作为检验医学的专业人员,是无比纠结的。该结果是发还是不发?如果发出这个报告,即使其他标准不支持诊断,临床医生势必会对这个增高的cTnI结果耿耿于怀,提心吊胆,毕竟有部分心梗患者心电图无明显改变,部分患者没有明显胸痛的症状。此时肌钙蛋白结果的准确性就成为诊断心肌梗死的关键了。于是,我对心肌标志物的报告重新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只有肌红蛋白和cTnI明显升高,而酶学指标都很正常。LDH和AST不升高很正常,因为心肌梗死时,这两个指标上升晚。但理论上CK-MB升高的时间应该与cTnI升高的时间相当。下图是主要心肌标志物在心肌损伤时的变化曲线。


图2 主要心肌标志物在心肌损伤时的变化曲线


然而,该患者CK-MB完全正常,似乎与cTnI结果有些矛盾。如果患者处于心肌梗死后CK-MB已恢复正常、而肌钙蛋白还没来得及下降的时期,那么肌红蛋白也应该是正常的(下降比CK-MB还早)。拨云见的不是日,仍然是雾,疑点重重。我心中已开始怀疑cTnI和肌红蛋白结果的准确性了。仔细琢磨,不难发现,cTnI和肌红蛋白有个共同的特点:方法学都是免疫比浊法!此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组名词:异嗜性抗体干扰、类风湿因子干扰……立马再次调取患者病例资料,眼前一亮,截图如下:


图3 截取部分患者病历图片


类风湿因子:3200IU/ml!


与我脑海中冒出的那组词中的“类风湿因子干扰免疫学检测”相符。类风湿因子是一组针对变性IgG的抗体,以IgM抗体为主,其干扰免疫学检测的文献不少报道。为了判断我的猜想是否正确,我检测了该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胱抑素C、D二聚体、FDP、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I等所有免疫比浊法的项目,结果显示所有免疫比浊法的项目均明显增高,如下图所示:


图4 患者血清检测免疫比浊法的项目


这时,我心中已基本认定是类风湿因子这个“内鬼”在作怪。然而,知道又能怎样?关键是要解决问题。如果直接告诉临床医生可能由于类风湿因子干扰,导致cTnI和肌红蛋白的假性增高,临床医生心中肯定不会满意:可能?我要确定的结果!假性增高?真值是多少?为临床解决问题、为患者解决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体现检验医学价值的地方。


然而,“解决问题”四个字写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往往很困难。如何排除类风湿因子的干扰,给出临床一个准确的心肌标志物结果呢?稀释?将类风湿因子稀释到一定程度,不足以产生干扰?但稀释倍数太多会导致被检测物低于检测下限,这方法明显不可取。换试剂换方法学检测?科室目前只有一种检测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的试剂与方法学,也不可取;去除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那可是水溶性的东西,不像乳糜血可以超速离心去除乳糜微粒那么简单粗暴。方法想了很多,也查了一些资料,但没找到好的方法。思来想去,脑穷了。


有时候灵感来了就是那一瞬间:绝大部分类风湿因子的本质是IgM抗体,我们做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时,灭活的步骤不就是去除IgM抗体么?精神一下就来了,立马从冰箱拿出二巯基乙醇,查看说明书。对!就是它!二巯基乙醇是一种还原剂,能够打开IgM抗体中J链及链间的二硫键,而不破坏链内二硫键,从而灭活IgM抗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00微升血清+50微升生理盐水做对照组,100微升血清+50微升二巯基乙醇做实验组,37度水浴30分钟灭活后上机检测C反应蛋白、胱抑素C、D二聚体、FDP、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乘以稀释倍数后如下图所示:


图5 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检测结果


图6 实验组(二巯基乙醇处理)检测结果


生理盐水组结果与原始血清检测结果组无明显差别,而二巯基乙醇组的结果较原始血清显著下降,且都在参考区间以内!二巯基乙醇处理后,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和cTnI均正常了!证明我开始的猜想是成立的。


然而,担心又来了:二巯基乙醇在灭活IgM抗体的同时,会不会对cTnI和肌红蛋白和其他的蛋白质结构产生影响而影响蛋白的检测呢?如果会,那前面的工作就都是白费了。为了排除这个困扰,我找出了这两天做的cTnI和肌红蛋白偏高的标本,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灭活后再检测,结果发现生理盐水处理组和二巯基乙醇处理组cTnI和肌红蛋白的结果几乎无差异。由于原始报告单比较多,就不一一上照片了,将结果汇总如下:


表1 二巯基乙醇处理对cTnI和Mb结果的影响


做完这个步骤,时间已到了凌晨1点多。拨云总算见到日了。我想我可以放心的告诉临床医生:该患者cTnI和Mb是正常的,患者是安全的。


专家点评
谭浩:主任技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常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RF有IgM型,IgG型、IgA和IgE型,其中最常见的是IgM型。RF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与IgG Fc段结合。现在检验科的很多检测方法都与免疫反应有关,也就是抗原抗体反应。文中提到的cTnI和肌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就是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拿cTnI举个例子,其检测原理就是利用标记了胶乳的单克隆抗体(一般为IgG抗体)与cTnI反应,抗原抗体结合后产生浊度变化,cTnI的浓度与浊度变化呈正相关。当标本中存在RF时,大量的RF可与检测试剂中的单克隆抗体发生交联,从而产生额外的浊度变化,导致cTnI假性增高。所以文中所有的免疫比浊方法的项目全部增高,应该都是RF的干扰引起。


文章作者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思路清晰,思维严谨,一步一步将事情的真相挖掘出来,最终给临床和患者一个真实、准确的心肌标志物结果。输出的产品很简单:一个正常的检验报告单。但是,这个正常的检验报告单,得之不易,是需要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得到。该案例牵涉到了内科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检验方法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标本无误、室内质控在控、检测系统没有问题、检验结果只对该标本负责,那这个报告就直接发出去了。发出去的后果,不一定会有想象那么严重,但一定会给临床医生带来较大的难题,势必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麻烦:会诊、转院等;至少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如心电监护、反复检测心肌标志物、甚至冠脉造影等。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检验思维和工作理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检验医学现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任务不再是以前单纯的出具检验报告单那么简单了。既然称为医学,那么,它一定是要为临床和患者解决问题的。检验质量,一直是检验医学的生命。然而,检验质量,却不是检验医学的全部。我认为,检验科能为临床、为患者解决问题才是检验医学的灵魂所在。如何解决问题?首先,当然是做好质量,质量体系的建立是基础;其次,走出实验室,走进临床,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检验报告,为临床医生挖掘检验报告的信息;再次,做好科研,科研来自于临床,再服务临床,其目的还是为临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 内科学八年制[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府伟灵,徐克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谢良才 刘天春  范文等. 类风湿因子对免疫测定干扰研究进展[J].分子生物医学,2015,19:349,5-3496.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