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国家卫健委最新透露:“1+N”薪酬水平核定机制,改革编制管理! ...

小博士 2025-11-20 07:18 PM 49人围观 资讯

 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江苏省如何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展开,详细介绍了省、市、县三级在深化医改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围绕编制及薪酬改革

“三明医改”又有大动作


近年来,江苏省以地市为单元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激发各地积极性,推动医改举措在全省落地见效。



编制“灵活用”


江苏省完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指导按需调整公立医院事业编制的数额。“十四五”以来,核增公立医院事业编制4.9万个,重点补足儿童、妇幼、精神、传染等专科医院发展急需。盘活用好现有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归属感。



薪酬“结构优”


江苏省积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科学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元化分配形式。


通过扩大公立医院收入来源、优化绩效分配、调整收入结构等方式,稳步推进“三个结构调整”,逐步动态缩小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医院内部业务科室和同科室人员收入差距、奖励绩效工资所占比重。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苏州市通过省、市级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为公立医院储备编制400个,增编183个。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的“三个结构”调整,目前医务人员薪酬里的固定收入占比达到56.8%。



深化编制和薪酬改革


扬州市落实编制动态调整,设立500个编制的医疗卫生专项编制“周转池”;对公立医院在岗人员实施“编制+备案制”管理,目前全市公立医院编制和备案制的总数达18294个,备案制与编内人员实现了同岗同酬。建立公立医院“1+N”薪酬水平核定机制,动态调整薪酬总量,并赋予医院内部自主分配权。

·


1+N薪酬制度管理

绩效分配明确倾斜临床一线

·

上文提到“1+N”薪酬水平核定机制,动态调整薪酬总量,并赋予医院内部自主分配权。



“1+N”薪酬水平核定机制


“1”代表公立医院既往的薪酬总量基数,即医院在某一基准期(如上一年度)已核定的薪酬总额。这一基数是薪酬调整的基础,确保医院薪酬水平的连续性,避免因调整出现断崖式变化。


“N”代表在薪酬总量基数以外,根据医院实际运营情况和政策导向,动态增加的薪酬核定部分。具体包括以下维度:


  •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

·

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科研创新等指标上的表现,直接影响“N”的增核额度。例如,若医院在省级或国家级绩效考核中排名靠前,可获得额外薪酬增量。


  • 纵向科研绩效支出

·医院承担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转化、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等绩效,可转化为薪酬增量,激励医院加强科研投入。


  • 对基层的建设帮扶

·

医院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等方式,向基层医疗机构输出技术、管理或人才,其帮扶成效(如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回流率等)可纳入“N”的核算,体现公益性导向。



赋予医院内部自主分配权

·

在核定的薪酬总量范围内,医院可结合岗位价值、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因素自主设计分配方案。例如:


  • 倾斜关键岗位


对儿科、产科、急诊科、检验科等紧缺专业或高风险、高强度岗位,提高薪酬占比。


  • 激励高层次人才


对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博士等,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形式。


  • 强化绩效挂钩


将薪酬与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直接挂钩,避免“大锅饭”。



国家多部门举措明显

医务人员编制管理为重中之重


年初,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医院还有相当比例医务人员没有纳入编制管理。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编制是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管理手段和重要资源。当前,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数量还存在较大缺口,编制内外的同岗位医生的薪资待遇差距依然较大。


9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会上重点提及多项举措:


创新设立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动态调剂全省事业单位空余编制,为公立医院盘活6万名存量编制资源,覆盖省市县2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同时以 “一院一策” 保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000余名编制,并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目前全省已有600余人纳入编制保障。深化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全市核增周转池编制9442个,7941人通过周转池制度得到编制保障。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明确,“十五五”期间,中国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具体到医疗卫生领域,明确健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促进分级诊疗。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


结合各地三明医改经验的推广实施举措,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正以切实行动彰显对医务人员编制和薪酬改革问题的高度重视。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