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先后两次发布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通知,相关调整均自 2025 年 10 月 15 日起正式执行,具体内容如下。
2025 年 10 月 9 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明确对血小板聚集(PAgT)试验、血清果糖胺测定等共22项检验项目的费用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2025 年 9 月 19 日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该通知为落实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六批)的通知》要求,针对性下调4 个检验项目价格,具体包括: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结核分枝杆菌 rpoB 基因和突变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基因检测,切实减轻相关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除此之外,浙江省也将自 2025 年 10 月 15 日起同步执行检验费用降价政策。该省医保局已于 9 月 9 日发布《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公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首轮动态调整方案的通知》,明确本次共调整 267 项医疗服务价格,其中包含 60 项检验项目。这 60 项检验项目覆盖常规生化、免疫、分子诊断等重点领域,部分项目还明确要求需在半小时内出具结果,且通知仅适用于在杭省级公立医院。
随着检验项目价格调整的持续落地,检验人的绩效工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部分检验项目因价格下调,直接压缩了与之挂钩的绩效空间,这让不少在一线默默奉献的检验技术人员感到忧虑。
国家医保局曾在回应检验价格调整相关问题时明确表示,为回报检验人员的劳动付出留出空间。
此文章一经发布,便在检验圈内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既然提到了保障检验人员的劳动付出,能否出台一个类似相关文件,来保障检验人员的收入呢?
其实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单纯从对检验人员的影响来看,检验项目收费的下降无疑会对检验科室的绩效奖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尽管检验人员的绩效奖金在一定程度上与科室收入有所关联,但这一联系实际上相当微弱,难以有效抵消因项目降价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长期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中默默奉献的检验人员来说,他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然而,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所得到的薪酬之间,往往存在着显著的不匹配,这无疑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强调医务人员的薪酬应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脱钩。这意味着未来科室的创收情况对检验人员个人收入的影响将微乎其微,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这无疑给检验人员本就紧张的收入状况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让他们倍感艰辛。
此外,检验项目收费的下降还引发了另一重担忧:这是否会促使医疗机构更倾向于将检验业务外包或服务托管?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进一步压缩检验人员的岗位空间,对他们的就业前景构成潜在威胁。毕竟,检验人员不仅面临着收入下降的困境,还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这无疑是对他们劳动成果和专业技能的不尊重。
期待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检验人员的收入与其专业技能、工作量和贡献程度相挂钩,确保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还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从而保障检验人员的岗位稳定和就业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