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建议公立医院医生收入(年薪)应当是公立学校教师年薪的1.5倍、政府公务员年薪的2倍以上,由此体现医生培养成本、职业风险和社会尊严。 自2012年起,福建省三明市构建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体现了突出医疗服务价值及其系统性、医保基金运行可持续性与“三医”协同效应。2023年9月,三明市启动了第11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服务价格结构,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带来新的“窗口期”。 数字变化与趋势分析 收入结构发展趋势向好 2023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3年的32.87%提升至46.07%,医疗服务、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的收入比例约为5∶2∶3,医药收入结构逐步优化,显示出价格调整对优化医药资源配置的积极影响。三明市的具体做法是调高了手术治疗、诊查类、护理类以及临床治疗类项目价格,且项目数量相对较多。 完善机制与持续发展 进一步成为改革标杆 三明市通过持续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抑制了医药费用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医疗劳务收入及其占比,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这既符合医疗服务定价规律,又为后续改革深化创造了条件。今后需要继续完善机制从而实现持续发展,进一步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标杆。 一是内部结构法。建议在公立医院分配制度中建立医、药、护、技、管的合理比例,其中医生收入占比达到40%,加上技师、护理和管理人员收入,总占比≥60%,药物、设备和硬件成本分摊占比≤40%,构建“实物成本﹢人工加成”的价格发现机制。 二是外部公共部门的倍数法。从培养成本、工作强度和职业风险3个维度出发,建议公立医院医生收入(年薪)应当是公立学校教师年薪的1.5倍、政府公务员年薪的2倍以上,由此体现医生培养成本、职业风险和社会尊严。 对于国家层面而言,需要制定规划、统一财务口径等,为地方建立公立医院医生收入治理机制创造条件。 一是给出顶层设计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医生薪酬治理机制的内部结构法和外部公共部门的倍数法。 二是统一公立医院业财融合管理的财务口径,推动公立医院尽快实行全成本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对医院收入分配的治理机制。如果同年同地同级公立医院医生收入低于教师和公务员,需要从医院总收入和分配制度两个方面找原因。如果因医院总收入不足,需要从地区人口、医疗事业规划、医院定位、床位数量、服务内容、服务成本和财政预算与医保支付等方面找原因,找到导致失衡的原因并加以改善,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