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查医护排班表 原因可能有3点 近期,某医学专业论坛的一个讨论引起热议: 广东、江苏、湖南等全国多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表示,医保部门开始对医护排班表进行突击核查,这是咋回事? 一名医生表示:“昨天刚查完排班表。医保部门突然就来我们科检查了,全市那么多医院,就来了我们医院,而且就查了我们康复科。” 另有多名医护人员则表示:“我们县6家医院还没下班,就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突击检查。” “别以为只是简单翻翻病历,现场查得那叫一个细。先看排班表,看看哪些人在岗或者调休了,然后调用大数据系统,调出所有住院病人的资料,还要一一清点、核实患者是否在院、是否符合医保标准,甚至连身份证号都对得明明白白……” 医保部门为何突然将目光聚焦在医护排班表上呢? 根据网友的讨论,医保部门核查值班表的原因可能集中在三点: 医保部门此次核查目的有可能是通过系统比对 “人 - 岗 - 时匹配度”,锁定工号使用与实际排班不符的异常情况。这种 “时空错位” 的工号使用,正是监管的核心关切点。 据多位参与检查沟通的医生透露,医保核查逻辑其实很直接,系统比对人-岗-时匹配度,若医生排班显示调休/病假,其工号却在该时段开出医嘱/手术记录——系统会自动触发两类警报:一是灰色操作,即工号被规培生/同事借用(虽无骗保意图,但属管理漏洞);二是骗保红线,即虚构诊疗套取医保基金(如虚记检查、分解手术)。 另外,一名医生就表示:“这是医政的规定被医保引用了,有些事就该规矩点,我认为就该查。有的主任自己管十张床,全程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写病历,代签字,管病人。有的大夫晚上不在岗,让研究生看病房,有的让研究生做彩超报告,自己看都不看,直接签字。” 查排班表只是一个手段 核心还是违规使用医保基金 医保检查排班表是一个新鲜事,虽然这并非一个直接由法律条文规定的具体流程,但医保局在对医院进行检查时,确实会关注医院的各项管理记录,包括排班表等,以核实医院是否存在虚构医疗服务、虚报医疗费用等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如果以前没有检查医生排班表的做法,那从现在开始,就有了先例。 事实上,医保局在检查医院时,会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检查、资料审查、数据比对等。排班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记录之一,现已成为医保局检查的重点内容。检查人员会核对排班表与实际医疗服务情况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未排班却产生医疗费用等异常情况。 总之,医保部门突查排班表,医生应该重视,非在岗期间把自己的工号交给科室其它人员,并开出医嘱,即使不存在骗保行为,也属于工号乱用,并不合规。 所以不只是查医生的排班表,凡是有涉嫌浪费或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都会被查。 例如,咸安区医保局两个月前就曾公布了“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场景清单和工作计划表,别说排班表了,任何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都被监督检查。 核查排班表 对医疗机构及人员的影响 核查排班表对医疗机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医院需要建立更合理的考勤制度和排班管理系统,确保排班与实际在岗人员一致。其次,要确保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准确,避免出现排版与病历记录不一致的情况。最后,要建立内部自查机制,定期核对排班记录与医保结算数据,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对一线医务人员来说,排班核查也带来了多方面影响。 医务工作者整天加班,休班的时候也经常会被要求来医院加班,下了夜班也得再干一上午才能走,否则自己手头的一摊事没有人会替你处理,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请假了,一个电话叫到医院,又开始工作,这都很常见。 江苏一名医生就认为:“从好的方面来说,可以有效遏制单位让员工加班”。 “毕竟严打‘影子医嘱’和‘超人医生’的最好办法就是落实8小时工作制,建议医院全部打卡上下班,超过八小时,医生疲劳上班确实对患者太不负责了,而且医生还有串班、替班的行为,不落实8小时工作制,肯定会有大量医生在调休期间工作开医嘱、出报告,一查一个准。” 另一名医生则表示:“这种针对性的检查,要求医生合理休息,同时减少套保现象,执行起来对医生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总之,医保基金的监管越来越严厉了,不知各位医生同行们所在的医院,有没有遇到这类突袭检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