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检验科主任篡改检验数据,被国家列入首批典型案例!

归去来兮 2025-9-19 04:26 PM 30人围观 杂谈

01

国家医保局通报,检验科主任骗保被列为典型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各地医保部门落实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典型案例(第一批)》,其中包括了一名为骗保篡改检验数据的检验科主任。

《典型案例》称,滁州市定远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钮某为了达到滥用抗生素多报销医保基金的目的,篡改部分患者血常规检验单数值。依据《安徽省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该院检验科主任钮某记6分。


该院同时还存在着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造成医保基金损失45453.28元。定远县医保局依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对定远中西医结合医院追回造成的医保基金损失45453.28元,并处1.5倍罚款68179.92元。


据悉,此次通报的案例是国家医保局办公室根据各省级医保局报送的相关案例,选编的第一批,也就是首批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涉及6个省市、8家医疗机构、20余名医务人员。具体违规行为包括:伪造CT及DR检查报告单、虚假病历、虚构医药服务、篡改检查报告、超范围支付、过度诊疗、超量开药、重复收费、进销存不符等。


02

有检验人被判刑!

骗保案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篡改检验数据”可以说是检验人参与骗保的主要手段。而在官方所公布的众多骗保案件细节中可以看到,很多骗保手段都是基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篡改检验数据”来进行的。


近年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的与检验人篡改、伪造检验检查结果有关的违法案件中,不少涉事的检验人都被处以了判刑、暂停执业活动等重罚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25年4月,四川井研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该县一起民营医院采取变造医学检验报告等手段,将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收治入院从中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诈骗案件。

法院依法对涉案的5名被告人作出了有罪判决,其中包括了一名检验科工作人员。案件细节中提到,该名检验科工作人员通过修改来自养老院有医保的患者的检验报告以达到住院指征。


23年10月,重庆市公安局举办打击欺诈骗保犯罪专项整治行动“3.10”专案新闻发布会。该骗保案涉案金额3.3亿,有上百人被抓。

荣昌区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李兴红详细介绍了该案的细节,其中提到,医生负责虚开、多开药品和诊疗检查项目、造假病历、多开住院天数空挂床位;检验科负责修改病人检查系数指标,达到骗取病人办理住院目的


2021年,四川骗保千万的案件中抓获了包括医院院长在内的犯罪嫌疑人47名,包括了多名检验科医生。

专案组在调查中发现,检验科对患者的各项检测系数进行了篡改,使得就诊费用达标,医院才能顺理成章地安排住院。涉案医院的一名检验科人员承认,自己一共修改过11份血液检测报告中的白细胞指标。

综合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骗保案中检验人不光参与了,甚至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检验人篡改伪造检验检测结果,可以说是为达成“目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违规行为中极为严重的一环。


03

追究到个人,检验人如何自查自纠?

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国家医保局召开的《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上曾明确,医保监管对象将从机构向相关人员延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将监管对象由定点医药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和药店经营管理人员,真正实现“监管到人”,将极大提高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震慑力。

也就是说,在未来被查处的骗保案件中,如有检验人涉案,必将不能置身事外。而上文中检验科工作人员被判刑,以及此次检验科主任被列入首批典型案例,无疑也是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另外,此次所公布的首批典型案例,其实也反映出了医保监管具体到个人的实践落地:被处罚的20余名医务人员中,有的直接被记12分,有的被终止医保支付资格,有的被直接追究刑事责任,也有的被记2分到11分不等


为了让检验科未来的自查自纠有据可依,国家医保局曾发布《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典型问题清单》(2024版)。《典型问题清单》共包括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净化、康复、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六大类,其中临床检验类的典型问题共有4条,涉及3种违规类型

而这无疑也是检验人们进行自查自纠的重要依据。作为检验科工作人员可能身处不良环境中身不由己,可一旦被违法违规行为被曝光,依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检验人们需要从保护自身的角度出发,拒绝做违法违规之事。

来源: 医学检验沙龙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