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职称全部“以考代评”!“成果代表作制度”正式确立!高校教师也能兼评卫生类高级职称...近期,多地卫健委发布职称评定新政策,令人瞩目。 · 温州市卫健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从初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均明确了差异化的评审标准,明确该文件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图源:温州市卫健委 文件表示,医、药、护、技四大专业类别的初中级职称要全部纳入“以考代评”范围,上述职称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获得,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试成绩三年有效。 对于高级职称,文件则强调继续“破四唯”,主要以临床业绩优先,确立成果代表作制度。例如,评副高需要先通过全省统一的卫生高级专业实践能力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申报评审,评审结合临床业绩、科研能力、社会服务等综合评价。 在临床业绩方面,重点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含诊所、门诊部)不作科研论文硬性要求,重点考核全科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能力。 在科研业绩方面,破除“唯论文,唯奖励”,全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代表作可包括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临床试验报告、成果转化案例、临床病案、特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卫生标准、技术规范、指南共识、科普作品、论文论著、专利、课题项目、成果奖励等。 在社会服务方面,医师晋升副高前需完成规定进修,例如市级医师需到省级机构进修3个月,县级医师需到上级单位进修6个月。除了进修还需有基层服务,医师晋升副高前需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及以下机构服务,其中6个月需定点连续完成。 针对深化自主评聘改革措施,《通知》明确落实自主评聘单位用人自主权,未实行以考代评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初定职称、博士后出站人员确认相应高级职称,由自主评聘单位自行确定。 在医疗人才评价体系持续完善的背景下,医德考评作为衡量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核心指标,其重要性在职称评审中愈发凸显。 近年来,多个省市先后在职称标准中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表现提出明确要求,旨在引导医疗从业者坚守职业初心,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8月22日,云南省卫健委公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度卫生技术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卫生系列职称评审的申请条件、申报时间、政策倾斜等问题。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坚持把医德医风放在首位,突出对申报人员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的考核评价。 图源:云南省卫健委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延续医德考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申报资格审核标准,明确指出以下几类医务人员不得参与2025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为评审工作划定清晰 “红线”。
任现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或延迟申报: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在医德考评维度进一步细化要求,明确将职称聘任以来近5年年度医德考评结果无“较差”等次列为申报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的硬性条件,为医务人员职业行为划定清晰的 “道德底线”。 这一规定既体现了对医务人员长期医德表现的动态考量,避免 “短期达标、长期失范” 的情况,也通过固定考核周期与明确否决标准,让医德评价从 “软性要求” 转化为 “刚性门槛”,引导医务人员在整个职业发展阶段持续坚守职业道德,规范诊疗行为,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