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篡改化验结果检验科被暂停医保6个月8月31日,据大同市医保局消息,大同古城仲泰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涉嫌伪造变造资料诱导住院,被大同市医疗保障局作出处罚。 具体的违法事实为检验报告单数值不一致,存在擅自修改化验结果行为。 责令退回医保基金1495.19元,处违法金额二倍2990.38元罚款,并责令该医院暂停相关责任部门(检验科)6个月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 02 多起医院骗保案 检验人曾裹挟其中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及各地医保局通报多起检验人涉嫌骗保案例,包括虚构检验项目、伪造检验报告,篡改数据骗取医保基金等。 今年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4起。其中有一起定点医药机构的控制人通过篡改检验报告等医疗文书方式,骗取医保基金的典型案例。该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2021年,四川某民营医院医保诈骗案中,为使得就诊费用达标,检验科对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进行了篡改,让医院能顺理成章地安排住院。 2022年4月至5月,为提升医院收入,某民营医院的法定代表人林某某与院长翁某某、医生陈某某与李某甲、检验科工作人员李某乙合谋,利用养老院医保患者资源实施骗保。检验科李某乙在明知部分患者不具备住院指征的情况下,篡改检验报告以制造住院条件。其行为构成诈骗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3年,福建某民营医院男科医生通过微信聊天等方式,指示检验科篡改、伪造患者前列腺液、尿常规检验结果,诱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诊疗和消费。 同样是2023年,重庆某医院骗保案中,检验科也被曝负责修改病人检查系数指标,伪造各类检测报告,从而达到骗取病人办理住院的目的。 03 编造、篡改检验报告 可能涉及的刑责和行政处罚 检验报告作为医疗诊断、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核心依据,其真实性直接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体生命健康。 然而,当检验人员出于利益驱使或管理失范,对报告数据进行编造篡改时,不仅构成对职业伦理的践踏,更可能触发刑事、行政、民事及行业禁入的多重后果。 刑事责任 1.诈骗罪 《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定点医药机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检测报告等有关资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对组织、策划、实施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2.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检验机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检验数据、结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导致重大公共利益损失(如传染病误判、食品安全事故),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3.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篡改病原学检测数据,导致疫情扩散或防控失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要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处罚 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定点医药机构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等有关资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定点医药机构暂停相关责任部门6个月以上1年以下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直至由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有执业资格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资格: 个人以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为目的,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除责令退回外,还应当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04 身处泥潭之中 如何保护好自己 当下,检验行业面临行业调整叠加经济调整期双重阵痛,各地医疗机构或降薪或裁员,短时间内的人员过饱和导致无论是行业老人还是新面孔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这种状态下事实上削弱了检验人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说【不】的底气。尤其民营医院的生存压力更大,创收的目标是压在每一个人头上的巨石,因为不服从可能就意味着辞退。 生存压力面前,坚持原则、不妥协并不容易。 国家医保局在《关于做好无锡虹桥医院欺诈骗保案后续处置的通知》中提到:引导医务人员和药店工作人员加强自我保护,工作中注意留存本人所在医药机构欺诈骗保证据,该记录的一定要记录、该拍照的一定要拍照、该录音的一定要录音、该备份的一定要备份,他人指令或要求销毁证据时一定要妥善安全保存相关证据。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检验报告作为医疗诊断、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核心依据,其真实性直接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体生命健康。希望每位医务人员都能坚持本心,不要拿职业生涯冒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