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今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又逢一年一度的医师节,今天,当各大医院表彰大会的聚光灯聚焦于临床医务人员时,检验科的实验室里,无数检验人正低头核对数据、校准仪器、审核报告。这个本属于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节日,却很少有检验人参与。职业身份的模糊性,让检验人陷入“既非医师,也非护士”的尴尬境地。 既非医师,也非护士 检验人的尴尬境地 检验人的身份焦虑,始于一场教育改革的蝴蝶效应。 1993年,教育部对检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医学检验医师”,授予的学位也是医学学士学位,大部分医学院校也从此时开始将检验本科专业的学制改为五年。 由于医学检验教育在本科教育学科分类中被列为医学技术类,培养检验“医师”的目标显然与学科分类冲突,且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并没有设定检验医师的岗位,实践也证明本科教育很难培养出检验与临床复合型人才检验医师。 1998年,国家将检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变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站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部分高校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改为了四年,学位也由医学学士改为了理学学士,但大部分医学高校仍然保留了五年制检验,这也为后来检验学子的尴尬境地埋下了伏笔。 1998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9年开始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医师资格考试开始实施起,卫生主管部门就没有把五年制检验本科列入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范围(因为根据1998年教育部的培养目标,检验专业已经是理学学位),大部分地方的卫生主管部门也不准许五年制检验本科生报考执业医师。 很多五年制的检验本科生在毕业时尴尬地发现,自己的五年制同学(包括临床、口腔、公卫、影像、病理等专业)都可以考执业医师,只有自己被卫生主管部门排除在执业医师考试之外。 为了结束这种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相互矛盾的尴尬局面,教育部在2012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原目录中的“医学检验(100304)”修订为“医学检验技术(101001)”,授予学位由医学学士改为理学学士,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 培养目标修改为:本专业以21世纪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发展与应用为依据,以医院、疾病控制中心、高等医药院校、血站等对医学检验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3月发布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其中明确指出,以研究生学历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要看本科专业。即只有临床专业或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才能考医师资格证。也就是说,2012年12月31日之后入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不再具有考取检验医师的资格。 这个规定,几乎堵死了把检验专业毕业生培养为检验医师的发展之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改革前,五年制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学位是医学学位,是可以考取检验医师资格证的。而改革后,四年制毕业生拿的只是理学学位,只能考检验技师,即使考研后也不能考检验医师资格证。 同样是检验相关专业,四年制与五年制所学内容基本一致,却不能获得与五年制同等的资格,无法考取执业医师执照,无法获得检验医师未来可能通过改革获得的职称,只因为不是医学学士。 即使考取了执业医师证 也只能具有“象征意义”? 根据2017年4月实行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获得医师资格两年内若未注册,需提交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连续6个月以上的培训经考核合格的证明,所以大多数人都按规定把证件注册到了工作的单位。 但考过证的检验前辈们慢慢发现,这个证并没有给检验人带来实质性的变化:检验人即使考取了执业医师证,也依然无法评选优秀医师,也不能增加工资或补助,工作内容与技师也无差别。 这种制度性和福利性的差异,正在愈演愈烈、无限放大。 某医院检验科员工曾吐槽:“科室里明明有考取医师证的同事,但优秀医师评选时,连报名资格都没有。更讽刺的是,即使持有医师证,检验人仍被视为技术工人,工作内容与技师无异,职称评审、薪酬待遇与临床医师差距显著。” · 全国范围内启动 国家卫健委发布检验医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前段时间,为加强医学检验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医学检验医师技术能力,推动检验科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特制定了《医学检验医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医学检验医师管理试点。 明确2025-2027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试点,建立完善医学检验医师管理制度,提升医学检验医师技术能力,不断拓展医学检验医师服务模式,推动检验科高质量发展。 政策明确检验医师兼具临床与检验能力,其签发的报告具备法律效力,需对结果准确性、临床适用性负责。试点医院要求检验医师参与危急值管理、MDT(多学科诊疗),其诊疗建议纳入临床路径,占比超30%,显著提升了检验与临床的融合度。同时,职称评审与薪酬体系向临床贡献倾斜,检验医师薪酬较传统技师提升20%-30%,职业认同感与吸引力大幅增强。 该方案首次以政策形式明确检验医师的法定身份,推动其从“幕后辅助”向“临床核心”转型,标志着我国检验医学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着政策落地,检验医师将成为临床诊疗的“核心参与者”、健康管理的“前沿哨兵”,其职业价值与社会地位将持续提升。检验医学的“黄金时代”,正加速到来。 而至于最简单的“检验人能否过医师节”、“检验人能否参与医师节评奖评优活动”、“检验人能否享受医师相关待遇”,检验人早已用专业与担当写下答案! · 每一位检验人都有资格共享医师节! 来源:国家卫健委、丁香园检验时间、医学检验废品加工车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