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绩效从1万多降到1千多,三甲医生直呼,养家糊口都难!

归去来兮 2025-8-20 03:24 PM 57人围观 杂谈

01


绩效从1万多降到1千多,

三甲医生直呼养家糊口都难!


近期,多地医务人员因为自己的薪酬大幅缩水在网上“大吐苦水”。


成都某三甲医院医生反映:“医院绩效大跳水!从10000元左右降到1000多,基本工资。科室总的绩效才13000多元,由几个医生分配,最后拿到手的钱很少!”

这位医生还把工资条发上网,并配文:“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救死扶伤”。“吃饭”问题成为比“道德绑架”更迫切的现实考量。

帖子被各医疗媒体转发后,更是引来大批医务同行留言吐槽,评论区秒变“比惨大会”。

江苏某儿科医生自曝的所在儿科科室绩效,人均不到35,并无奈配文:要不我去要饭吧...

四川某医院放射科医生表示,去年就已经降薪20%,今年开年又降了10%,2月绩效都发不出来,几个同事都想好要去摇奶茶了!然后就果断提交离职报告跑路了~

还有一位广东某医院医生表示:医院已离职四个博士,其它本硕和护理离职更是几倍,今年医生招了不少本科,直接回到十余年前了。


江西某三甲骨科副主任医师也发文透露所在科室3月份的绩效奖金,人均1000不到,是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医务人员降薪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正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02


超57%医务人员收入下降

固定收入占比提高


这点从专业媒体的调研报告中也可见一斑。


据华医网今年6月发布了《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该报告统计了29469名医务人员的薪资变化、工作满意度、就业倾向等情况。


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医务人员2024年薪酬下降的占比达57.9%,相较于去年调研报告中「37%的医务人员薪酬下降」增加了20个百分点,薪酬下降呈扩大趋势。


另外,二三级医院降薪人员占比超过一级医院,且主要来自于绩效奖金的降低,而且公立医院降薪人员占比超过民营医院。

图源:华医网


一般而言,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三部分构成。过去,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相比,绩效工资占大头。


但随着三明医改的落地执行,固定薪酬占比成为卫生主管部门衡量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今年7月,介绍北京市深化医改经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北京天坛医院目前的固定薪酬占比已经超过总薪酬的50%。


6月27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楚雄州2024 年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提升 9 个百分点。


4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提到,十堰市薪酬中固定收入占比达 45%


安阳市要求2025年固定薪酬占比至少达到60%,2026年占比至少达到65%,2027年占比至少达到70%。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当下医务人员固定薪酬占比提高的并不是主要通过增加基本工资实现,而是降低绩效收入。不少一线医务人员都曾经跟检验君抱怨:“工资涨一点,绩效砍一半”。


03


绩效骤降对医务人员

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


绩效骤降并非孤立的薪酬波动,而是会对医生群体的职业发展产生系统性、深层次的长期影响,这种影响渗透于职业选择、能力成长、行业生态等多个维度。


绩效崩塌带来的不仅是医务人员生活质量的下滑,更是职业尊严的系统性失守。长期薪酬预期的崩塌,会直接动摇医生对职业的价值认同。


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很多人都以 “救死扶伤” 为终身追求,并愿意为积累临床经验接受从医生涯初期的低收入水平。


但当绩效从万元跌至千元,且看不到回升希望时,“职业神圣感” 会逐渐让位于 “生存理性”。年轻医生可能将公立医院视为 “跳板”,在积累职称和资源后转向私立医院、医药企业或跨界行业,导致公立医院人才梯队出现 “断层风险”。而资深医生则可能提前进入 “职业倦怠期”,减少带教时间、规避高难度手术,间接影响学科传承。


另外,绩效骤降对不同层级、不同科室医生的影响存在分化,可能加剧行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一些原本就缺人的弱势科室更难吸引人才。


绩效体系本质上是医疗行业的 “价值指挥棒”,其剧烈波动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数字的变化,更是对医生职业发展逻辑的重构。


重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让绩效与医生的劳动强度、技术难度、风险承担、科研贡献真正挂钩,才是避免医务人员职业发展 “塌方” 的关键。


透支医疗尊严,最终透支的是每个普通人的健康未来。当优秀人才不愿穿上白大褂,当医生被迫在生存与生活间挣扎,当公立医院的人才梯队持续失血,我们终将失去那个在急诊室里与死神赛跑、在手术台上精益求精、在实验室里追寻数字背后真相的医疗共同体。

来源: 数智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