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JAMA:工资低与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属于检验人的涨薪去哪了? ...

归去来兮 2023-5-8 05:23 PM 351人围观 杂谈



工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水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为什么工资低会更容易生病呢?其实,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也能够想到,工资低代表着经济压力大,因此心理压力也就大了。为了多挣钱,就会起早贪黑,为了省钱,就会吃的少、吃的差…



2023年2月2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History of Low Hourly Wag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Middle-aged Worker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持续的低工资收入,与死亡风险升高和死亡人数过多有关。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队列中的4002名参与者,年龄在50岁及以上,参与者在12年期间报告了超过3次赚取小时工资,分析了持续低收入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根据参与者的收入,将参与者分为:不赚取低工资、间歇性赚取低工资和持续赚取低工资。低工资被定义为,低于联邦贫困线全职工作时薪。

总的来讲,718(17.9%)人经历了就业波动,366(9.1%)人有持续低收入的历史,1288(32.2%)人有间歇性的低薪收入期,2348(58.7%)人从未获得过低工资。

分析发现,从未赚过低工资的人,每10000人每年有199人死亡;而间歇性低工资的人,每10000人每年有208人死亡;持续低工资的人,每10000人每年有275人死亡。

在调整了关键的社会人口变量分析发现,持续的低工资收入与较高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过多有关,死亡风险高35%。

基于低工资历史的死亡率和超额死亡


此外,对于持续低工资和就业波动的工人,有显著的额外死亡和死亡风险升高。

2022年9月2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流行病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ssociation of Low Hourly Wages in Middle Age With Faster Memory Decline in Older Age:Evidence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持续低工资,与晚年记忆力的加速衰退相关


早在201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AMA Cardiolog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Income Change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的研究论文。

研究发现,研究期内薪水上涨50%以上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下降了近15%,而那些薪水减半的人,患病风险则增加了17%



既然工资水平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康,那么提高低薪工人财务状况,是最直接的办法。



医护人员不是高收入人群,更不是体面的上层人士


给医护人员涨工资,是个持久度极高的话题。

医护人员苦了三年,累了三年,也承担了放开前后的一切,虽然春节期间各省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给医护人员发放了一次性补贴,并进行了调休和评优,但这短暂的温暖并不能给医护人员带来永久的抚慰,医护人员的薪酬改革没有大的动静,年年提及的涨工资也不知涨到了何处,反而令医护人员从业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连年下降。

现在的人,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把医护人员的收入想象得太高,恨不得个个都能达到40万以上。殊不知,医保控费、耗材集采,再加之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在苦撑,医疗行业也一样,待遇向公务员看齐,这是一种趋势。

就是很不明白,为什么在外人的眼里医护人员会代表高收入高阶层呢?这是谁给普罗大众灌输的错误观念?

先说收入,根据职友集202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医生平均工资只有8300元/月,年收入不足十万。其中,不同工作经验、学历、地区的医生收入差异很大,高年资、高职称的医生收入较高,年薪可达几十万;低年资、低职称的医生年薪则不足十万。

据另一项调研显示,仅有三成的医生觉得自己的薪资与工作量是相匹配的,剩下七成医生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工作量并不匹配,其中19.79%的医生觉得是严重不匹配。根据工作量,医生所期望的税后平均年收入是19.9万元,与目前年收入相差10万元。

同样是起早贪黑,卖个早点做个小生意辛苦辛苦也能月入两万,而对医生来说,月入2万已是不可多得的少部分人群。

至于基层和乡村医生,工资水平更不用提了。

因此,医生并非高收入人群,一年到头拿的那几张红票票,说到底也只是几个辛苦钱、血汗钱罢了。

再说高阶层,提起这个,只能呵呵一笑,现在这个看钱的时代,谁还会把医生群体看作是体面的上层人士呢?充其量就是“服务员”罢了。

遇到有素质的患者,对你笑脸相迎,把你置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走运了;碰到胡搅蛮缠不讲理的患者,不砍你、不打你、不骂你就已经是万幸了!啥?你还想还口,不行,患者可以不讲理,但只要你还口了,所有的处分、责任都是你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原司长梁万年曾说过,想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要看是否能满足其三大核心诉求:一是体面的收入,二是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三就是良好的社会地位。

现在来看,这三大诉求没一个能实现的,但最起码给医护人员涨涨工资应该能实现吧?其它两项有社会和国情的因素,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但涨工资真的是一件容易想到、办到的事情。



工资结构决定了涨薪难,属于医护人员的涨薪去哪了?


国家层面每年都要重申强调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


2020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提高疫情防治人员薪酬待遇:各地要在落实现有政策基础上,将湖北省(含援湖北医疗队)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标准提高1倍、薪酬水平提高2倍,扩大卫生防疫津贴发放范围,确保覆盖全体一线医务人员。


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解决结构问题:逐步提高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的比例,稳定医务人员收入预期;要解决分配方式问题:逐步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


2022年,国家卫健委表示,务必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和绩效水平,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发放的一次性集中补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国家其实也很想给医务人员涨工资,但医务人员薪酬分配的结构问题真的很难解决。

所周知,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为政府财政补贴+医院自己的医疗服务收入,其中政府补贴很少,不到10%,而医疗收入则占据85%以上。一般来说,医院编内人员的工资发放通常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助+绩效工,其中前三项由政府财政拨款,绩效工资由医院自己的医疗收入负责。

这就意味着,不到10%的财政补贴在医务人员的工资构成中占比很少,大部分工资都和绩效工资挂钩。这代表,想要涨很高的工资,还是得看绩效工资。

三年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受到的影响很大,公立医院的经营收入自然受到影响,绩效工资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在2022年我们经常看到某三级医院发不出工资的原因。

据某医疗机构发布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约九成医务人员的收入下降,其中56.3%的医务人员绩效、奖金受到影响,基本工资没有影响;29.4%的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均受到影响;只有少数医务人员(7.6%)的收入未受影响。

绩效工资决定薪酬水平,这句话在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比较中特别明显。

所以说,薪酬改革该怎么改?

目前,较多专家赞同的理念是着重改善薪资结构,提高固定工资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费用,而把药价和耗材费用降低。


国际上,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中,固定工资部分通常在70%左右,然而,国内医务人员的固定工资比例却在30%以下。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对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试点。三明推出了全员年薪制,收入和医疗服务性收入挂钩,不靠卖药和做检查;深圳、宁夏按岗位设置工资水平,只要一个医护人员能胜任这个岗位,工资标准是一样的;上海则将医务人员的工资分成四块,分别参考上海市医务人员平均收入、国内同等城市水平医务人员收入、上海其他行业平均收入、国际上医生收入水平来定工资。

来源: 医诺维、梅斯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