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血栓四项(TAT、PIC、TM、tPAI·C)临床应用

归去来兮 2023-2-14 03:48 PM 1798人围观 医学


弥补凝血常规筛查试验短板的新标志物:


1、TAT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2、 PIC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3、 tPAI·C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I复合物

4、 TM          血栓调节蛋白 


TAT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慢性DIC中TAT虽增高,但整体止凝血状态可被肝脏代偿性纠正。纤溶抑制型DIC(DIC早期)或纤溶亢进型DIC(DIC后期)的TAT均会增加,并且由于纤溶抑制型DIC(DIC早期)纤溶变化幅度很小,因此TAT的增加更加明显。


日本血栓止血学会的学术标准化委员会《纤溶优势型DIC的病态诊断指南(2006年)》中,将“TAT≥20μg/L且PIC≥10μg/mL”作为诊断必要条件。即使是血小板计数<120×109μg/mL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仍存在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如TAT<7ng/mL,提示发生DIC风险较低。TAT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DIC趋势预测,是一种阴性预测值较高的标志物。




TM与“动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诱因繁多,发生血栓性疾病时,TAT显著增高。但TAT增高特征与血栓类型无关,与原发病密切相关,特别是肿瘤与严重创伤。例如:在较轻的血栓负荷或高凝状态下,若TAT显著增高应考虑隐匿病因;抗凝血蛋白缺乏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时,若TAT轻度增加,提示机体动员抗凝系统;如果高凝状态/血栓患者TAT呈正常水平或偏低,提示止凝血功能失衡/失代偿。


TAT对于动脉血栓的价值在于溶栓后24-72小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栓属于混合型血栓类型,其纤维蛋白负荷远低于静脉血栓,患者最初不会出现TAT明显增高情况。在rt-PA溶栓初期,TAT浓度显著增加,而再关注早期阶段,TAT会出现进行性增高。溶栓2小时之后,TAT迅速降低,提示治疗有效,若治疗36小时后TAT再度增高,提示出现再梗死风险。




TAT与“恶性肿瘤并发VTE”


恶性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高凝状态和血栓风险贯穿病程始终。准确识别VTE高危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机械性预防措施,可降低显著VTE发生率。研究显示,D二聚体升高与癌症患者总体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D二聚体水平每增加1倍,患者死亡风险(HR)增加1.5倍,其水平升高可作为脑瘤、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死亡风险的预后评估指标。TAT的表达与D二聚体指标同步,因此临床更倾向于对进展期的肿瘤患者进行TAT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联合检测显示两项指标均进行性增高提示患者临床结局与VTE发生风险,因此需要给予密切关注并及时干预。



PI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PIC在阿替普酶注射后3小时达到峰值,对于大部分愈后较好的患者PIC 会在3小时后每3小时衰减50%至24小时几乎恢复到正常参考区间范围内。由于患者对于阿替普酶的反应程度不同,PIC的峰值呈多样性。但无论患者峰值高低程度如何,愈后较好的患者的整体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本实验中D-dimer,FDP从6小时后才开始出现衰减,相较于PIC滞后了3小时,这主要是由于D-dimer与FDP处于纤溶系统的末端,而PIC直观的反映纤溶酶的状态。临床中至死性脑出血的发生大多在6小时内,因此PIC较另外两者在6小时内更有临床实用价值。PIC、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可定量反映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对于预后良好的患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不会损害血管内皮的状况。

tPAT-C与“病理性妊娠”


妊娠生理性高凝特征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因子VII、VIII、IX、X、XI和XII浓度随孕周增加逐渐上升,vWF含量与因子VIII浓度同步增加。抗凝血蛋白浓度不同幅度降低;纤溶原活化抑制物(PAI-1与PAI-2)水平逐渐增加。这种高凝状态进行性加重直至妊娠晚期,并可持续至产后6周左右,在产褥期达到高峰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病例1,女,29岁,主因“孕2产0孕33+1周,发现血压升高2d”。入院前2d院外发现血压190/100mmHg,尿常规提示尿蛋白(4+)。入院诊断:(1)孕2产0孕33+1周 (2)中度子痫前期。入院后予解痉、降压、促肺治疗,于2019-11-16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一活婴,术中出血300ml。

该名患者D二聚体下降、tPAT-C下降表明患者虽血管损伤持续但由于终止妊娠其慢性DIC过程被遏制,纤溶亢进得以缓解,该名患者出血与DIC风险较低。




tPAI-c与 PIC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鉴别


先前DIC继发性纤维亢进与原发性纤溶tPA引发大出血较难鉴别,需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现阶段,tPAI-c与 PIC可以作为指标进行鉴别,即PIC增高提示DIC引发继发性纤溶出血,tPAI-c提示原发性纤溶。但该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是否与血栓弹力图具有同样作用需更多观察。




tPAI-c与“肥胖”相关联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作用可释放PAI-1、激活血小板与凝血并释放PAI抑制纤溶,严重肥胖患者血浆中PAI均较高。一名肝移植术后的肥胖患者因未接受足够抗凝治疗而出现多部位门脉血栓。患者右肢血流速较差,给予低分子肝素后D二聚体持续下降。然而患者tPAI-c仍处于高位,经基因检测发现患者PAI-1出现4G4G突变,PAI-1持续较高导致tPAI-c代偿性增高,进一步增加抗凝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后患者指标正常。




tPAI-c与“癌症”


癌细胞血路转移会对局部甚至全身纤溶造成影响,特别是对腹壁瘤栓的形成造成影响。贴合在血管壁的瘤栓释放TPA形成局部纤溶溶解纤维蛋白,使肿瘤细胞与血管壁贴合,从而进一步转移至其他器官。因此,肿瘤血路转移患者tPAI-c会出现增高。



<
来源: 东源诊断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