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C-反应蛋白与 PCT 有何区别?8 种常用感染标志物一文讲清楚

归去来兮 2022-10-18 04:27 PM 853人围观 科普

生物标志物检测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原分析、预后判断、抗感染方案确立的基础。本文对呼吸科常用感染相关标志物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是绝对敏感又绝对特异的,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来诊断疾病,只有结合、参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通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超敏 CRP 与 CRP 的区别:

其实超敏 CRP 就是 CRP, 只是常规 CRP 检测下限较高,当 CRP 低于 10 mg/L 时,仪器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直接出一个 < 10 mg/L。这样就会出现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当结果 < 10 mg/L,我们可能会以为就是正常的,而实际上却不然。< 10 mg/L 其实很多是异常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灵敏的检测手段而已,那就是超敏 CRP。

(▲▼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临床意义:

1.  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病毒感染时 CRP 测定值多没有明显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而细菌感染时 CRP 多明显升高。

革兰阴性感染可发生最高水平的 CRP,有时高达 500 mg/L;革兰阳性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应,典型的是在 100 mg/L 左右;病毒感染:引起的反应最轻,通常不超过 50 mg/L,极少超过 100 mg/L。。

2.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 CRP 往往无明显改变,若存在发热为并发感染而非疾病的恶化;而风湿性疾病 CRP 多明显升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CRP 多高于 200 mg/L。

3.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引起 CRP 明显升高,升高或正在升高的 CRP 预示着预后不良,明显升高的 CRP 往往提示肿瘤转移


二、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参考值:< 0.05 ng/mL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一般说来,过敏和病毒感染时 PCT 不会升高;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意义:




三、 血清淀粉样蛋白 A,参考值 < 10 mg/L


SAA 是一种急性相蛋白。SAA 主要由肝脏分泌,在病毒或细菌感染 3 ~ 6 h 内即可明显升高,半衰期短,仅 50 min。

临床意义:

SAA 是个灵敏的参数,升高时间早于 CRP。轻微感染,例如许多病毒感染,SAA 升高要比 CRP 更为常见。在感染性疾病中,SAA 的绝对上升要高于 CRP,因此 SAA 测定,尤其对「正常」与微小急性相反应可提供更好的鉴别。

SAA 和 CRP 的反应形式在急性感染的恢复阶段是平行的,这同时适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恶性肿瘤转移阶段 SAA 升高通常比肿瘤局限于器官阶段显示较高的数值。

对于移植排异,SAA 检测是一个相当灵敏的指标。在对一项肾移植受者的研究中,97% 的发生排异的检查是依据 SAA 的升高。有文献报道,在不可逆转的移植排异检测中,其平均浓度达 690 ± 29 mg/L,而可逆排异发作病例的相关水平为 271 ± 31 mg/L。


四、 白介素 6 (IL-6)


白介素 6 ( 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刺激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生成。当感染和炎症发生后,IL-6 率先生成且水平迅速升高,可在 2 h 达高峰,其升高水平与炎症严重程度一致。

临床意义:
白介素 6 ( IL-6)增高说明人体内存在炎性反应,增高的程度与炎性反应程度相关,越重的炎性反应,白介素 6 增高程度越明显。但是白介素 6 的增高并不能反应具体是哪种疾病,因为肿瘤、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都有可能会引起白介素 6 不同程度的升高。

临床应用:

1. 早期预警脓毒症,危重感染早期识别。脓毒症是由菌血症或其他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ICU 白介素 6 检测可以早期评估脓毒症风险,有效预测脓毒症。

2. 可作为评估脓毒症和 MODS 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指标。当 IL-6 > 1 000 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

3. IL-6 在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若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 CRP、PCT 和 IL-6 均明显升高,则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若 CRP 和 PCT 升高,而 IL-6 升高不明显,则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


五、红细胞沉降率(ESR)(男性 0 ~15 mm/h;女性 0 ~ 20 mm/h) 

血沉/红细胞沉降率 (ESR)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血沉测定受药物及医源性因素影响。ESR 为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对鉴别感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均不大,且会受感染之外的多种因素影响,如风湿热、恶性肿瘤、妊娠及贫血等。

临床意义:ESR 升高对诊断风湿性疾病的价值远高于感染性疾病,且常用于观察疾病的活动性。感染性疾病中 ESR 检测只对结核或植入物继发感染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六、 真菌感染相关标志物


1. G 试验  (1,3)-β-D-葡聚糖试验:

(1,3)-β-D-葡聚糖检测也称为 G 试验。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其中 (1,3)-β-D-葡聚糖占真菌壁成分的 50% 以上,是真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

临床意义:在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FI)时,G 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阴性结果可较好排除肺部真菌感染,但部分研究的阳性预测值较低,这可能与导致假阳性的各种因素有关,如输注白蛋白或球蛋白、血液透析、输注抗肿瘤的多糖类药物、使用磺胺类药物、外科手术后及标本接触纱布等。

2.半乳甘露聚糖 (GM) 试验:

GM 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其半乳糖残基具有抗原性。对于深部曲霉感染的患者,血清 GM 试验增高可比影像学诊断前 7 d 左右出现。

临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GM 检测对于恶性血液疾病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侵袭性曲霉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否同样适用于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尤其是对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仍有较大争议。

针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 0.5 μg/L 为临界值时,确诊病例中血清 GM 试验的敏感度为 40.7% ~ 57.9%,特异度为 84.2 ~ 89.4%,这些患者血清 GM 试验的敏感度要低于恶性血液疾病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GM 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现象。假阳性可见于静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免疫球蛋白、血液制品,高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透析,化疗导致严重黏膜炎的患者以及儿童和新生儿等。假阴性的产生与血中存在高滴度抗体、血液中真菌数量较少和抗原释放水平低有关。

另外,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降低 GM 试验值导致出现阴性结果 。

3.隐球菌荚膜抗原

隐球菌感染后在体内可形成大量荚膜多糖并释放入血液和脑脊液,通过检测血清和脑脊液等中的荚膜多糖抗原含量可早期、快速诊断隐球菌感染。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有乳胶凝集法(LA)、酶联免疫法 (EIA) 和侧向层析法 (LFA) 等,以 LFA 法最快速,临床实践中最为常用。

临床意义:

LFA 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敏感度为 99.5%,特异度为 98%,且该方法在室温下很稳定,反应时间快,10 min 出结果,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低,也可作为床旁初筛的方法。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存在着非特异性干扰,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和结核等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巨球蛋白会对乳胶凝聚法产生影响,可导致假阳性结果,某些隐球菌外菌种如丝孢酵母菌感染也可引起假阳性。


本文作者:青岛市黄岛区区立医院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尹宗发  

策划:美超
参考文献: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来源: 丁香园检验时间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