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分寸”拿捏与临床检验结果的把握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归去来兮 2022-9-27 04:57 PM 1018人围观 杂谈


分寸是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拿捏就是把握、掌握。拿捏分寸就是把握好尺度,掌握好标准。但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分寸”却很难做到拿捏得当。

在医院工作,帮人看病极为寻常。但是若分寸把握不当,即便有所付出,也时常会衍生出诸多不快。

于是,突然想到,在我们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在操作上或者思想意识范畴里,是否也存在“分寸”拿捏的事项呢?仔细想想,还真的有不少。


静脉采血进针深浅


静脉血是目前临床检验中最常用的标本类型。静脉血规范采集是保证标本合格,乃至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之一。

若患者静脉粗大、表浅,则抽血比较方便。但是若血管细、位置深或血管硬化时,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

采血时回血容易,但进针深度的把握是关键环节。进针浅,则血液易外漏,组织液会混入标本内,且易形成血肿;过深则会导致血管穿透,更易造成严重血肿及组织液干扰。

专业护士抽血则会沿着血管走向进针,采血顺畅的同时,针头也会固定。而检验人员抽血,往往是垂直进针,深浅的把握尤为重要。


加样枪使用时的按钮按压规则


早先实验室使用吸量管作为移液器时,需要考虑的就是管尖部余液的“吹与不吹”。

采用微量加样枪时,需要考虑的是,加样按压时是按到底还是按到第一停顿点。此点对于一般试验试剂/样品添加时顾及不多,但对于微量反应影响极大,如PCR扩增体系的配制及核酸提取产物的添加等。

规范按钮按压需要遵从这样的规则:吸量管往往管壁上会标明“吹与不吹”;而加样枪在使用时,通常情况下,吸取液体时按压至第一停顿点,加样时需要通过第一停顿点并按压到第二停顿点。若为高粘度液体,则是现将按钮按压至第二停顿点,吸取液体后移液时,则是按压到第一停顿点即可。

乙肝DNA临界扩增结果的报与不报


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说明书中,会对结果的判断做出明确说明。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临界的试验结果,其Ct值超过阳性判断值,但是曲线末端部分有明显的抬头趋势;部分有Ct值,但抬头趋势不明显。这样的结果如何报告呢?基于乙肝的传染性及对患者的危害性,把握报告尺度与方式,科学报告尤为重要。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首先看看对照及标准品的扩增曲线及相关参数是否正常。


空白及阴性对照为阴性结果,阳性对照为阳性且强阳、弱阳Ct值符合要求。提示扩增过程正常。


标准品扩增曲线规范,相关系数、截距与斜率符合要求,故载量分析准确度高。

依据上述结果,我们针对图1的结果,会报临界(5.0E+02IU/ml)并备注“检测结果有扩增,建议采用高灵敏度方法检测”;对于图2结果,我们会报<5.0E+02IU/ml,有两种含义,一是真的阴性,二是病毒载量低于方法的灵敏度,检测结果不准确。

们对临界结果的把握,在于提示临床关注,避免阳性患者的漏检。事实上,我们建议临床复检的患者,采用高灵敏度方法检测后,有相当部分结果为阳性,甚至载量达到3次方以上。


特殊人群危急值的确定与汇报


危急值,顾名思义,就是危急患者生命的检验结果。

危急值结果是必须向临床汇报的,而且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结果、电话接听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及报告人等。

为了能够及时提醒临床,及时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处理,部分科室还在系统上设置语音、气泡等方式定时提示临床,直至临床点击处理。针对危急值结果,临床上也有相应的一套处理方案。

危急值结果的汇报,也是各种质量安全检查中必查的内容之一。但是某些化验指标,对于特殊人群而言,作为危急值报告的必要性不强。如血常规中的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对于白血病人而言,达到危急值标准的结果是非常常见的;婴幼儿碱性磷酸酶往往较高;妊娠期间孕妇HCG的含量高等等。

假使我们都按照危急值要求进行汇报,那么不仅我们的工作量较大,临床上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处理所谓的危急值。那么临床的质疑与抱怨就会随之而生。


细菌是否鉴定?依据规范还是临床


早期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因手工操作多,收费低,且细菌鉴定谱较窄,满足不了临床日益提升的要求,故基本属于冷置学科。全国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细菌规模小、从业人员少均与此有关。

近年来,由于多起公共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临床微生物检验逐步走到台前来。现在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不仅包括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还包括耐药菌监测、耐药机制研究、院内感染监测等,细菌鉴定谱显著拓宽,检测技术手段日新月异。

基于上述,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针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规范、共识逐渐多了起来,病原菌的鉴定原则、药敏结果的规范解读、多重耐药菌的筛检与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细菌检测报告的正确解读、药敏结果判断折点的演变等等举不胜举。

于是在工作实践中有了小小的疑问,当遇到初步分离结果均为正常菌群时,或者为定植菌的一员时,到底该根据规范、共识不鉴定,还是根据临床需要完善进一步检测呢?

作为一名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富有情感,但具体的工作实践较少的检验工作者,我的感觉,一切应以遵循临床需求为准则。

记得90年代中期,一位基层医院来我院进修的同仁分享了她的肠道菌鉴定心得。当时检验科尚无致病性大肠血清检测试剂,由于患者一直有腹泻症状,但粪便标本培养结果始终为大肠埃希菌,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地举措,直接针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将结果报给临床。临床依照结果合理用药后,病人恢复了。这个故事或许能够提醒我们很多。


辅助诊断还是决定性依据?


当前,尽管检验医学发展迅猛,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检验在临床的精准诊疗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临床检验结果对于临床而言,只是辅助性作用。疾病及其病程的诊断,尚需依赖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

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需要结合患者表现方能确定为无症状感染抑或是确诊者;PSA增高及游离PSA/总PSA降低,尚需结合肛诊、超声及病理穿刺才能明确前列腺癌;HCG增高需要结合超声才能判断怀孕、异位妊娠及妇科肿瘤。最让我们疑惑的就是肿瘤标志物增高有时并非肿瘤,但正常结果的有时还是肿瘤。当然,检验结果,尤其是病原学的结果,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极为关键的。


辩证看待检验与临床,可以很好地把握两者关系,做到有分寸,有尺度,客观评价。

言而总之,对于临床检验而言,分寸可以说成原则、规范、操作要点,来源于经验、敬业精神及规则意识。我们只有做到思想上把握原则,行动上遵守规范,方可严控检验质量,实现精准检验,真正体现妙在尺度、美在分寸、准在分寸拿捏!

来源: 德安检验漫谈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