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M):是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的作用,通过未完全阐明的机制,引起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导致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生化特点的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临床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糖尿病:胰岛β细胞毁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由于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损伤而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最终导致内生胰岛素或C肽绝对缺乏。特点: ①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As)、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 ②好发青少年,起病较急。 ③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血浆C肽水平很低。 ④治疗依靠胰岛素。 ⑤多基因遗传易感性。如HLA-DR3,DR4等。 2型糖尿病/成年发病DM: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并存的疾病。胰岛素抵抗:肝脏和外周脂肪组织、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绝对值不低,胰岛素相对不足。特点: ①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人。 ②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低,胰岛素相对不足。 ③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 ④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11.1mmol/L。 OGTT采用WHO建议,口服相当于75g无水葡萄糖的水溶液。 3.空腹血糖(FVPG)≥7.0mmol/L。 空腹:禁止热卡摄入至少8h。 实验室检查: (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至少8小时内不摄入含热量食物后测定的血浆葡萄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检测项目。参考值:3.89~6.11mmol/L。 (二)餐后2小时血糖 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吃100g馒头,从吃第一口饭的时间开始计算,然后测量2小时后的血糖值。参考值:<7.8mmol/L。 (三)血糖测定 1.样本:血浆、血清和全血葡萄糖(床旁测定)。 ●使用含氟化钠的采集管,氟离子抑制烯醇化酶而防止糖酵解。 ●血浆是测定葡萄糖的最好样品,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2%~15%。 ●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有影响,结果偏低。 ●标本采集后立即1小时内分离血浆或血清,并及时做血糖测定。 ●血标本室温放置血糖每小时下降5%~7%。 ●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四)尿糖测定 尿糖:正常人尿中糖极微量,在尿糖定性时为(-)。当血糖水平>8.9~10mmol/L(肾糖阈)时,肾小管不能完全把滤过的葡萄糖回吸收,因而可在尿中测出糖。 尿糖测定是一个很简便的过筛指标,但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五)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当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时,机体在进食糖类后,胰岛素通过各种机制使血糖在2~3h内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耐糖现象。利用这一试验可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 葡萄糖负荷量:成人将75g葡萄糖溶于250ml的温开水中,5min内饮入,妊娠妇女用量为100g。 检测空腹、30min、1h、2h、3h的血糖水平(临床上)。 OGTT的主要用于诊断:隐形糖尿病。 ●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 ●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 ●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 ●有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 ●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有巨大胎儿史的个体; ●不明原因的肾病或视网膜病。 (六)糖化蛋白测定 糖化蛋白测定:可为较长时间段的血糖浓度提供回顾性评估,而不受短期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糖化蛋白主要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效果。 ●是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与蛋白结合。 ●合成的速率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直到蛋白质降解后才释放。 ●不同蛋白质的半寿期不同,检测的糖化蛋白可以反映不同时间段血糖控制水平。 1.糖化血红蛋白(GHb) 葡萄糖+红细胞(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GHb) ●GHb与红细胞寿命和该期血糖浓度有关。 红细胞寿命120天→半衰期60天≈8周=2个月 ●反映测定前6~8周(2~3个月)病人血糖控制水平。 ●测定参考方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 ●参考值:HbA1c 4%~6%。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糖尿病治疗中GHb<7%。 ●临床意义: 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GHb增高)及应激性高血糖(脑出血、脑梗死)(GHb正常) 糖尿病伴红细胞更新率增加、红血病、贫血、慢性失血、尿毒症者(红细胞寿命缩短)均可导致GHb降低;糖尿病伴血红蛋白增加的疾病可使GHb增加。 2.糖化血清蛋白 葡萄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测定糖化血清蛋白主要是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 ●反映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 白蛋白→半衰期17~19天≈2~3周 ●反映血糖控制效果比糖化血红蛋白敏感。 ●测定方法: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法。 (七)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1.概述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测定空腹,特别是进食后的胰岛素水平,通过观察在高血糖刺激下胰岛素的释放可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 2.胰岛素和C肽 ●胰岛β细胞→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C肽 ●在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a、b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相连而构成的蛋白质。 ●C肽无胰岛素活性;胰岛素原有3%的胰岛素活性。 ●胰岛素作用机制: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受体结合,经过第二信使传递直接参与糖代谢的作用。 3.参考值 空腹胰岛素:4.0~15.6U/L(化学发光法);17.8~173.0pmol/L(电化学发光法); C肽(电化学发光法):250.0~600.0pmol/L。 4.临床意义
(八)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 ●C肽测定优点: C肽与外源性胰岛素无抗原交叉,且生成量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欲了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首选C肽。 ●很少被肝脏代谢,所以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β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糖尿病代谢紊乱
本文编辑:乐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