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D-Dimer大于FDP为哪般?

归去来兮 2021-4-26 05:40 PM 805人围观 技术


作者 | 俞彤

单位 | 唐山弘慈医院



前  言



在人体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由4种主要成分组成: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


正常情况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抑制物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功能超过了纤溶酶抑制物的功能,导致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大量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纤溶酶会进一步溶解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和交联纤维蛋白,从而形成大量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X、Y、D、E、Bβ1-42极附属物A、B、C、H碎片组成,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FDP常用来检测体内纤溶活性是否亢进。


D-二聚体(D-Dimer)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形成X’、Y’等碎片外,还生成D-二聚体和γ-二聚体、碎片A、B、C、H、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和复合物Ⅲ等。


从理论上讲,D-Dimer的增高是在有血凝块形成后继发出现的反应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标志。所以D-Dimer是FDP众多片段中的一种,如果同时检测D-Dimer和FDP,FDP必然大于D-Dimer。[1-2]


案例经过



可在前几天的工作中,却发现了这样的结果


(FDP单位为μg/mL,D二聚体单位为ng/mL)


D-Dimer的值大于FDP,仪器自动复查(默认不稀释)后依然是这个结果,反应曲线的斜率也不正常,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首先想到的是质控是否在控,经过确认,质控结果在控,仪器状态稳定。使用的试剂均在有效内。排除这方面的因素了,下一步就是检查标本的状态,因为如果标本有凝块,会提前激活凝血与纤溶系统,造成结果不准确。


乳糜颗粒和溶血后产生的血红蛋白作为内源性干扰物质,也会对FDP和D二聚体的结果造成影响,需要重新采集后再送检。


如果是空腹时间不够8h或输注脂肪乳造成的乳糜血,需让患者空腹或停止输注脂肪乳8h后再采集标本送检。对于脂代谢障碍患者,需要10000转/min离心10min后吸取下面清亮的血浆检测,目的是降低乳糜血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经检查,标本并没有任何不合格的状态,所以考虑是患者个人的因素导致。


案例分析



那么什么会影响D-Dimer的结果呢?


通过阅读说明书,结合D-Dimer的检测原理:当与含有D-Dimer的样本混合时,用单克隆抗体共价包被的聚乙烯颗粒凝集。


D-Dimer交联的区域具有立体对称的结构,即单克隆抗体作用的抗原决定表位出现两次。因此,一个抗体有足够的能力触发凝集反应,从而浊度升高可以用比浊法检测。


同时说明书提到,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G会与抗体结合干扰实验,造成数值升高,所以我们进行稀释后再次检测,如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D-Dimer的检测结果在逐渐下降,说明该患者血清中有嗜异性抗体或类风湿因子的干扰,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干扰物的浓度在逐渐下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逐渐缩小,最终报告稳定的所检测到的D-Dimer结果即可。


如果实验室有条件,我们可以用该血浆直接检测嗜异性抗体或类风湿因子的浓度,如果该患者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或类风湿因子的浓度较高,就能明确肯定是D-Dimer受到了嗜异性抗体或类风湿因子的干扰。于是我进行了2倍稀释。结果如图:



非常明显,稀释后反应曲线正常,数值也明显减低,虽然仍然略正常值高,但是低于FDP,可以接受了。说明病人的嗜异性抗体或类风湿因子含量较低,二倍稀释即可减轻干扰。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患者并未进行其他检查就出院了,最终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


总  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也进行了一些总结,下面将出现D-Dimer>FDP的机理总结如下:


 ①标本影响+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因为FDP和D-Dimer的检测原理是颗粒增强型免疫比浊法,因此当标本有乳糜、溶血和黄疸时,会对吸光度造成干扰从而导致D-Dimer或FDP检测结果不可靠,可能会出现D-Dimer>FDP的情况。


②因为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是将D-Dimer的抗体包被在乳胶颗粒上,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时,如果患者体内存在较高浓度的IgG(如类风湿因子等)时,易与免疫复合物发生聚集,使结果假性增高。


 ③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嗜异性抗体时,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使检测结果假性升高。


一般情况下FDP与D-Dimer是5-10倍的关系,如果超出此范围,说明二者至少有一个结果是不可靠的。需要结合仪器报警信息、该患者的其他结果综合判断哪一项目的检测结果是真实的,哪一个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响。


也可以用绵羊血清作为稀释液以20%的浓度稀释患者血浆,目的是封闭嗜异性抗体,能够使检测结果避免嗜异性抗体的干扰,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3]


积极与临床沟通是必要的,出现上述不合常理的检测结果需及时与临床沟通,核实患者临床诊疗情况,避免患者有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同时建议临床动态观察,以免因为检测结果的差异给临床诊疗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鸿伟.探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相关性在D二聚体检测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

[2]邱梅芬.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9(18)

[3]李勤.1例D-二聚体远高于FDP原因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


END

来源: 检验医学 | 作者:俞彤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