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刨根问底,炎性反应中血常规的那些事

归去来兮 2020-8-7 11:38 AM 1248人围观 技术


血常规,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因其检测快速、经济、便捷、临床意义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炎性反应,做为机体的防御屏障之一,在对抗病原体入侵,消杀已入侵病原体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炎性反应的进行或然会伴随着白细胞分布异常,以及其他细胞群的动态变化。


在炎性反应中,各类白细胞分别起到不同的功能,以中性粒细胞为例,其具有吞噬和分解病原体的功效,但是红细胞作为一种运输养分为主要功能的细胞,在炎性反应中有何作为,红细胞是否参与到炎性反应或类似的反应机制中?血小板作为凝血过程的重要产物,其在炎性反应中又有何变化?在不推片镜检的前提下,我们又能从一张看似简单的报告单中“刨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


先看一例正常的血常规报告单:



从上述报告单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患者各类细胞计数、红细胞与血小板直方图、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均呈现正常分布,未发现有明显的团状、锯齿、波浪或脱尾等现象。


我们针对几例异常报告,逐一分析。





案例一: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引起血小板轻度聚集



从该报告单中,我们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红细胞计数轻度上升,血红蛋白增高明显,血小板直方图中可见右侧峰增高且平缓,在30fl处与红细胞计数分类产生界限模糊。


本科室使用的血球设备在进行红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时,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与血小板体积存在明显差异,使得二者在同一通道检测,仍可采用体积差异将二者分类计数。


血小板直方图中右侧峰增高且平缓,血小板计数参数中,分布宽度轻度增高,且大血小板轻度升高,说明此处有部分团状血小板产生或者小体积红细胞误计数。但是在红细胞直方图中并未发现左侧区域有明显异常,因此可以初步断定是某些因素诱导血小板产生聚集。


中性粒细胞在炎性反应中可以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如IL-3、IL-6、肿瘤坏死因子等,其中白细胞介素可以引起呈现剂量依赖式(低浓度时产生可逆性聚集、高浓度产生不可逆性聚集)的血小板聚集。


同时该患者红细胞数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使得单位体积内血液粘滞力增高(粘滞力的变化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血流的切率以及温度有关),细胞在血管内的流动阻力增加、流速缓慢,从而为血小板聚集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





案例二:炎性反应诱导的红细胞减少



在上述报告单中,该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是中性粒细胞比率与数量升高,同时伴随C反应蛋白的明显升高,说明此时存在活跃的炎性反应。


但是为何该患者的红细胞会大幅度下降?据临床医生反映,该患者并未有骨髓造血异常、贫血等既往史。那么红系的降低究竟由何引发?仔细分析后得出大致下述几种可能:




1


红细胞作为基数庞大的细胞群,其主要功能为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在红细胞膜的表面有含有大量的补体受体,在免疫反应中,由补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中,会形成“补体-抗体-病原体复合物”,该复合物的补体端会与红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形成“补体受体-补体-抗体-病原体复合物”,并且附着于红细胞表面,随血流入脾脏,随红细胞一起在脾脏处破坏、杀伤、灭活,使得红细胞数量降低。


需注意,正常情况下机体造血功能可以补充丢失或破坏的红细胞,红系整体可以呈现正常;如果不能补充,使得“破坏>生成”,则会呈现红系的减少,从而导致贫血,并且体积大小不均一,在报告单上表现为分布宽度和变异系数增加,同时直方图中呈现宽峰。




2


炎性反应中,脾脏(含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其在脾脏内呈海绵状交织分布,对血液中病原物质的清除起到滤过作用)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红细的直接破坏。严重时可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血管内溶血,在其余检查指标中表现为血红蛋白尿、高胆红素血症等。





案例三:小红细胞引发的血小板假性升高



在上述报告单中,血小板直方图处出现明显“双峰”,在案例一中我们提到,本科室使用的血球设备中,红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处于同一通道内,其利用二者体积明显差异,将两种不同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在案例二中,我们分析炎性反应可以使得红细胞减少,同时红细胞体积不均一。


在此案例中,我们发现该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增高,说明有部分红细胞呈现小细胞状态,并且细胞间大小均一性差,就使得部分体积小的红细胞误计数入血小板,使得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出现红细胞峰,同时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





案例四:炎性反应诱发的血小板聚集



在案例一中,我们提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集团会释放白细胞介素3(IL-3)、IL-6、肿瘤坏死因子等,这类细胞因子可以引起血小板呈剂量依赖式聚集。


从上述报告单中,可以看出该患者炎性反应明显(C反应蛋白严重升高,白细胞总数成倍上升),其中又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在对抗炎症过程中,势必分泌较多的细胞因子,从而诱发血小板聚集,在血小板直方图中表现为右侧峰增长、增高,血小板计数参数中表现为分布宽度增加和大血小板数量增高。





综上所述,血常规作为早期的检查手段,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解读出报告单中所蕴含的详细信息便是临床以及检验工作中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日常检验结果的审核中,推片镜检是验证我们推断的有效方式,但是细细品味血常规报告带来的临床价值,也是作为检验人的我们需要做足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体现检验价值的所在。


“做检验,我们是认真的”!



来源: 检验医学 | 作者:王健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