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不明原因性肝炎的真相...

班木芙兰 2020-5-9 07:42 PM 981人围观 资讯


































病例资料


患者,女,64 岁,因“纳差,全身乏力,尿黄1个月”于外院就诊。门诊拟诊“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肝科诊治,按“黄疸型肝炎”治疗,进行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转入我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余无阳性体征。


血常规: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淋巴细胞百分比18%;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21.1s;


复查肝功能:AST 102U/L,ALT 195U/L,ALP 55U/L,GGT 149U/L,TB 500.6μmol/L,DB 283.0μmol/L,I-BIL 217.6μmol/L,总胆汁酸117.8μmol/L,胆碱酯酶3349U/L;


乙型肝炎标志物:抗-HBe 1.400mIU/ml(+)、抗-HBc 8.270S/CO(+);HBV定量:<1000 IU/ml。甲、丙、戊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 IgG抗体系列均阴性。为不明原因性肝炎。


进一步追问病史,自诉其丈夫有冶游史。查体后高度怀疑梅毒螺旋体感染,急查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结果为1∶16阳性。


于是对该名患者进行抗梅毒及辅以保肝、退黄治疗,3日后复查肝功能,ALT及AST已恢复正常,胆红素下降,21日后复查肝功,已基本恢复正常。最终诊断:梅毒性肝炎



病例分析


患者入院后查甲、丙、戊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抗-HBe、抗-HBC阳性,进一步查HBV定量为正常范围,基本除外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可能


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学标志物均未见异常,发病前无特殊用药史,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原学标志物均为阴性,可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非嗜肝病毒所致黄疸可能。并且患者在针对病因即梅毒螺旋体行驱梅治疗后黄疸迅速消退,故综上可考虑为梅毒所致的梅毒性肝炎


什么是梅毒性肝炎?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和潜伏梅毒。在梅毒的发展过程中,梅毒性肝炎出现于第Ⅱ期及第Ⅲ期,梅毒常常是不明原因肝功能受损的病因之一。


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梅毒性肝炎患者肝活检存在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非干酪样肉芽肿及肝内胆管炎症。


因此,可能存在的潜在机制是梅毒螺旋体或相关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直接损伤门静脉系统、肝细胞及肝内胆管系统,从而导致肝炎的发作。



临床上如何区分诊断?


临床上梅毒病因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对于一些患者在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非嗜肝病毒所致黄疸的不明原因性肝炎时,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梅毒性肝炎:


(1) 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多见于梅毒第Ⅱ期患者,常有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亦伴有ALP及GGT的显著升高;


(2) 血清学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标志物(TPPA)检测阳性;


(3) 驱梅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陈倩,温晓玉,潘煜.梅毒性肝炎引发黄疸1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04):303-304.
[2]顾颖. 梅毒性肝炎误诊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例[J].肝脏,2012,02:86.
[3]李晓鹤,李巍,张绍荣,何云,郑小君,袁静.早期梅毒患者梅毒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4):14-16.
[4]耿爱文. 梅毒与肝炎[J]. 肝博士,2014,01:25-26.






我有话说......